上周本刊用了兩個整版的篇幅討論了保險究竟是不是賺錢的工具,引起了較大反響。不少讀者打電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有人認為買保險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賺錢的東西誰會去買;還有人認為目前的保險產品多數都附帶分紅,而且分紅比例競相攀比,那老百姓購買時選擇的標準自然是看誰分紅比例高;還有人認為買保險是權宜之計,眼下證券、房產低迷,實在沒有什么可投資,無可奈何先買份分紅險吧,一旦股市行情好起來,再退保進入股市。
還有一位很有勇氣的讀者說了自己的“不幸”,他的轎車保險去年11月份到期,而且此前一直沒有出過任何事情,為了節省5000多元的保費,抱著僥幸心理一直沒有去投保。前不久,他不小心撞上一輛停在路邊的新別克,連同自己的車輛維修,一共賠了4萬多,他希望通過本刊呼吁有車一族,在保險問題上千萬不要僥幸。
以上觀點基本反映了目前市民對保險的認識和心態,其中的共同點就是,各人都在算自己的賬,于是引出這樣的問題,買保險的確是要算賬,但這個賬究竟該如何算,是算大賬還是算小賬?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驗證一下。當你把1萬元錢存在銀行一年,不管你家里發生了什么大事,你能夠取出的只有10200元左右,200元就是你所得的利息;當你把1000元錢放在保險公司一年,這中間如果你家里發生了任何意外事故,保險公司賠給你的可能就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想一想,究竟哪個劃算。
上面那位車輛碰撞的“不幸者”,總認為自己車技可以,只要小心駕駛就不會出事,再加上前幾年每年付出5000多元,都白白交給保險公司,心里覺得不值得。于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僥幸到現在,不幸終于發生。5000元和4萬元相比,得失如何應該不言而喻。
現實中不少人都這樣認為,如果我不發生任何事情,那這5000元錢豈不白白浪費。還有人絞盡腦汁把自己的車弄出點問題來,一定要讓保險公司“放點血”,似乎只有這樣內心才得到平衡。筆者雖然從某種程度也同意上述算法,但覺得這僅僅只是單向思維,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正反向思維。
你每年向保險公司交錢,如果不發生事故,就覺得很虧,一旦真的發生了事故,保險公司的賠償的確能夠起到很大作用。當然我們寧愿不要賠償,也不希望自己發生事故。通過每年交一定的錢,買來自己平安的保障,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人生要算的賬很多,我們每個人都在算著自己的賬,那么是算大賬還是算小賬呢?保險公司經營的是風險,算的是大賬。如果你確信自己一生中絕對不會發生任何風險,那你可以說,你完全不需要保險。但是在現代社會,風險無所不在,無時無刻不在,有誰可以保證自己無風險?
保險的真正意義是保障,保障個人和家庭大的風險。對于普通投保者,買保險圖的是什么?圖的是遇到大的風險時,可以借助保險公司化解風險,幫助家庭和個人度過難關。當你一生平安時,你所交納的保費可能就幫助了其他遇到重大風險的人,當你發生重大風險時,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人來幫助你,面對這樣的保險原則,我們是否應該考慮自己的賬究竟該如何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