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麗
通常情況下,要使私人持有美元,則必須有足夠大的利差,而當美國利率不斷降低,利差變得愈發難以維持時,私人將不再愿意持有美元,在國內,90%以上的外匯理財產品都以美元為主。
因此,從去年年底開始,在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出現了許多外匯持有者紛紛到銀行結匯的現象。但是,對于家人已移民海外,為了生意頻繁來往于國內外的康蕭(化名)來說,拋掉美元畢竟不現實。
康蕭介紹說,其實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國際利益集團就不斷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人民幣升值論”一直都沒有停過,國內外機構也因此看高“升”人民幣,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越來越高,使得許多人都匆忙地將美元等外匯換成了人民幣。
另外,康蕭是一個熱衷于短線炒匯的投資者,他說:“外匯市場既可做多又可做空,可以當天進出數十次,而且難以被莊家所操縱,短線交易者在外匯市場里就像一條又一條的鯰魚,需要在眾多巨鯨猛鯊當中游刃有余。”
不過,康蕭認為自己的炒匯經歷沒有太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他說,往往是贏的時候賺一元,輸的時候賠0.5元。100次中,贏50次,賺50元,輸50次賠25元,最后總結賺25元。
康蕭認為,在美元被看空的局勢下,只有選擇能夠對沖此類風險的銀行外匯理財產品來化解。據悉,國內的外匯理財產品最初出現在2003年的下半年,在此之前,投資者手中的美元定期存款只能享受較低的儲蓄利息,2004年,央行將1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息上調,也只到0.875%的水平。
細數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本產品,期限方面,最短3個月,最長10年。雖然商業銀行收益率也一再攀比,但事實上,各家銀行多1個基點與少一個1個基點,從收益率來看,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因為最后的成本底線是不能突破的。
康蕭說,這是由于國內固定收益型外匯理財產品都不與匯率掛鉤,而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一般是銀行的底線,現在1年期美元LIBOR為3.734%。
另外,在所謂的美聯儲加息周期下,目前,國內外匯理財產品的期限越來越短,這對康蕭來說更便于現金管理。而從各銀行競相提高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看,最近半年期美元固定收益型品種的年收益已高達3.5%。
康蕭介紹,中行推出的期限為3個月的外匯理財產品,如果到期日前兩個工作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于或等于8.276,則投資者可以獲得年率高達3.72%的收益率,這個數字在目前市場上同類短期產品中還算理想。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