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新車謹防三大陷阱 保費落入經銷商的腰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17:07 東方網 | |||||||||
作者:劉歆 陷阱一:降價有“貓膩”新車遭“瘦身” 降價是爭取市場份額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汽車銷售也不利外。有的人認為,降價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件大好事。然而,懂車的朋友卻一再提醒,一些降價車存在“貓膩”。
現在車市中一些廠商所謂的“降價”,大部分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僅僅是在玩弄“降價也降質量”的把戲。尤其是一些名名不見經傳的 小廠商,為了在業界分一杯羹,真可謂“用心良苦”。 有的新車降價前后基本配置令人詫異:原本帶電熱絲的去霧玻璃一下子變成了普通玻璃;后車窗上的刮雨器、儀表盤里的發動機轉速表不見了蹤影;車門旁邊的裝飾條和車內自動天線不知去向;中央門鎖、電動窗、內置式油箱開關、后行李箱開關更是無影無蹤。這些原配件現在成了“選裝件”,購車者想要買全,所花的錢比降價前一分不少。 除此以外,有的廠家實行降價后將原先的進口發動機換成國產的;外表沒有什么區別,可實際質量上卻相差懸殊。這種降價車發動機噪音極響,車體變得單薄不說,密封性能也大不如前。該車在動力性能方面比原來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變本加厲,不僅更換了發動機,甚至將啟動馬達、電瓶、空調全部來個“進口替代”。顯而易見,如此更換核心部件,必然導致車輛維修率上升和使用壽命縮短 陷阱二:買一送“多”汽車 “美容”價不符實 許多汽車經銷商經常會給出這樣的優惠:如果購買某款汽車,將贈送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汽車“美容”或者車用禮品。 在我國,大多數消費者在買了新車以后都會對愛車進行內外的裝修來提升“面子”。其實,在國外很少有人會對汽車進行裝璜,哪怕是貼幾張太陽膜。一些經銷商就是抓住了國內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用買一送“多”的伎倆來拉攏消費者。那些看似價格不菲的汽車裝璜其實根本名不副實。 比如一些配置簡單的經濟型轎車并沒有配置中央控制門鎖和CD音響。于是有的經銷商就承諾贈送這些配置,可是贈送的配置往往是一些價格低廉的“雞肋”貨。殊不知,這些所謂的贈品往往存在不少質量隱患。 有一位朋友就是因為使用了經銷商贈送的“高級”中控門鎖,好幾次被自己的車子鎖在了車外。隨后叫拖車、開鎖的費用加起來遠遠超過了一套正宗名牌中控的價格。 因為一旦簽訂了購車合同,大多數消費者也就不會斤斤計較,為了幾千塊的裝璜而跟銷售商打官司,既然得到了贈送也就聊勝于無了。 除此以外,由于國內汽車美容產品和行業里魚龍混雜,一般的消費者本來就很難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有明確的鑒別,再加上經銷商和汽車美容店“聯手”斬客,所以消費者要切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陷阱三:新車保險“迷霧重重” 購買新車以后,買保險是一項必備的手續。然而這對人對己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保險,卻成為了汽車銷售過程中,經銷商斂財的最大“黑洞”。毫不夸張地說,絕大多數買車的消費者并不了解汽車保險的相關知識。也正是這個原因,車友們的保費落入了經銷商的腰包。 在目前的車險種類中,只有屬于交管部門強制性要求的“第三者責任險”是每位車主必須要買的。此外,車損險和防盜險等險種都是可供選擇的險種,并非必須購買。所以有的經銷商就會對消費者展開巨大的心理攻勢,列舉高額險種的種種好處以及不投保的可怕后果,而一些沒有經驗的車主糊里糊涂地以為保險買得越多越好,于是買了不該買或可以不買的保險。 許多車友常常抱怨,機動車保險條款難懂、保險公司價格不透明。這些情況在目前的汽車保險市場中的確存在。由于保險公司給了汽車經銷商一定的折扣,所以汽車經銷商在代理消費者投保的過程才能給消費者打折。而兩個折扣之間的差價就成為了汽車銷售商賣車的主要回報。 其實,由于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銷售商從廠商處得到的返銷扣率是很低的。單單賣一輛車也許只能賺幾百塊。而汽車保險的彈性很大,車主又不得不買,所以就成了經銷商必鉆的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