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買房 是持幣觀望還是積極跟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4日 16:1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丁凱 北京報道 “關于買房等還是不等,我有一個簡單的回答:自住的不用等,用于投資的還是等等吧。”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對記者說這番話的時候,房地產市場上正有兩股看似矛盾的力量并行:持幣觀望與積極跟進。
繼始自2001年中期的觀望潮之后,受宏觀調控、加息等政策組合的影響,現今房地產市場上再次出現對未來預期的集體迷茫。哈繼銘的觀點描述出當前選擇觀望和跟進的兩種人群的特征:打算購買中低檔商品房用于自住的客戶,其購房步伐顯示加速的跡象;而基于改善居住和投資需求的購房者正在放慢腳步,持幣觀望。 爭論 據媒體報道,杭州逾5成的潛在客戶對是否推遲購房計劃猶豫不決。這種普遍的猶疑成為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購買心態的一種寫照。 伴隨著購買心態的集體迷茫,對買房等還是不等的爭論開始升級,成為相關專家和業界人士的又一議題。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近日某專家在媒體上公開建議人們不要買房,稱目前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持幣觀望。而包括哈繼銘在內,中金公司的10名志愿者在走訪中國19個城市之后在報告中提出內地樓市泡沫凸現,買房不如租房(詳見2005年4月4日總第205期)的觀點,也旋即遭到業界質疑。 該報告的核心觀點是國內部分地區購房成本遠遠高于租房成本,而北京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提出,在全國范圍內,租金水平的相關數據目前沒有權威的統計渠道。為逃避納稅,普遍存在房主低報租賃價格,而房屋租賃在部分城市還是私下交易,實際的租金水平是否要高于中金公司報告中的數字? 4月17日,身在香港的哈繼銘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在采集租金數據的過程中,他們采取直接接觸租客的方式獲得租金的一手數據,從而回避房主低報租價和中介機構為促使人們買房高報租價所帶來的偏差。“我們公司的房地產分析員會建議進行采訪的職員,哪些樓盤值得關注,樓盤的物業公司也會提供部分信息。我們找的都是用于租賃的房屋,開門出來的都是租客。在上海我們接觸了60名租客,在杭州,有30多個。” 此外,業界還認為,從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歷史來看,在2004年以前,房價與租金的關系相對平穩,不能僅憑2004年房價增長明顯高于租金增長而斷言買房不如租房。對此,哈繼銘回應:“之所以在2004年形成這種情況,是由于前面幾年房價與租金變化率的積累。現在租金房價比明顯偏低是因為前段時期租金上漲幅度一直趕不上房價上漲幅度。1998-2001年,租金和房價走勢的確比較吻合,但2002、2003年差距開始拉大,2004年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去采1998年或者1999年的樣本,結果將是根本沒有泡沫。但我們不去評判幾年前有沒有泡沫。同時,在我們接觸的19個城市中,購房成本明顯高于租房成本的占一半,而不是全部。應該說,市場總體上還是比較健康的。” 分化 將購房成本與租房成本進行比較,是哈繼銘的核心研究方法,也是當前購房者和潛在客戶衡量買房與否的標尺之一。 幾天前,工作在某部委下屬企業的程櫻(化名)托人排到了一套經濟適用房。在此之前,她一直租房居住。雖然買到的還是期房,但即將結婚的她毫不猶豫:“每月的租房要花1500元,買房之后的月供是1445元。最重要的是租房的時候想按照自己的喜好裝飾,但總覺得那是別人的房子,只是臨時的住處。” 記者接觸了數例打算在近期買房或者已交定金的購房者,抱著與程櫻近似的心理而在當前跟進決定買房的大有人在。北京金網絡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在年初進行的買房動機調查顯示,在(打算)購買單價低于6000元/平米的普通商品房的人中,認為“原來租房很不方便,不如自己買房子住”和“原來租房很不劃算,不如自己買房子住”的人分別占16.5%和19%,此外有12.4%的人打算買房是因為“結婚了,想從家里搬出來”;另有28.1%的人覺得“在北京有穩定工作了,想自己買房子住”。在這合計達75%的人中,絕大部分是第一次買房。 數家房地產顧問公司和咨詢機構向記者提供的研究結論顯示,這批人的購房欲望并不會受到政策的遏制,反而由于預期房價上漲會加速購房步伐。 在一批人積極跟進的同時,另一批人已經暫緩甚至無限期推遲購房計劃。家住清河的譚女士原本打算年內再買一套100多平米的三居室,已經看了三四個項目的她突然中止了買房計劃,將來何時再買尚無打算。譚女士從事設計行業,是公司中層。她已經有兩套住房,一套給老人住,一套自己住。考慮到老人年紀大了,想買套更大的房子與老人同住,并把原來的兩套住房出租,用租金支付月供。譚女士說:“我是想改善居住,也算是一種投資。但現在的房價沒譜,不知道會不會降,而政策環境又不利于房價繼續上漲。” 哈繼銘認為,房地產市場中的高端客戶比低端客戶更容易進入觀望狀態,其一是因為他們對利率變化的敏感程度比低端客戶更強;其二是高端客戶往往擁有一套以上的住房,再次購房會更為謹慎。 改變 市場中始終有觀望者存在。這種觀望情緒曾經在2001年下半年和2002年上半年高漲,而此次的觀望顯然與之不同。 在上次集體觀望期間,現任北京中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的殷則環從銷售一線成為住宅項目部的銷售總監。據他回憶,2001年4月間,北京房地產媒體開始討論大量外地開發商進入北京可能給本地市場帶來的影響。當年中期,有經濟學家認為北京房地產市場由于供應量激增,2002年中期房價將有較大幅度下跌,甚至提出崩盤的預測。立即有媒體加入討論,殷形容當時的局面是“狂炒降價”。“當時全部的購房者中,絕大部分都在持幣觀望。從售樓處的情況來看,每月成交20-30套已經是一個讓人羨慕的成績。”降價預期帶來的壓力甚至影響到房地產研究機構,以致殷在年終提出未來房價會上漲5%左右的結論在當時遭到了外界的廣泛質疑。 查閱當時的相關報道可以發現,甚至不少開發商在當時也持有降價的預測。本地某知名開發企業老總曾提出降幅可達20%的論調,某全國發展的開發企業負責人也支持降價的預測。直到2002年春節過后,民眾發現房價實際上并未下降,市場交易才開始回暖。 1999年之后,房地產市場才逐步開始活躍,今天,觀望的情緒再度明顯,但主體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之中成熟的購房者。 人們不再聽到雷聲就認為暴雨將至。及早加息有利于引導市場預期,而人們也在預期著市場政策的變化,最關鍵的是他們根據眼前的需求衡量自己的成本與收益。哈繼銘認為,不同于高端客戶對短期利率變化的敏感,低端客戶買房時更多考慮未來幾十年持有房屋帶來的保值和收益。 “老百姓其實是非常理性的,有時甚至要超過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