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利息稅存廢的問題爭論已久,而此次該官員力挺利息稅的主要理由有:一、中國居民儲蓄結構中,有錢人的存款遠遠多于普通居民,所謂存錢越多,納稅越重,從這一角度上而言,利息稅的征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二、利息稅主要用到了中低收入者群體生活的改善,這在高收入人群等部分群體利益受到影響的同時,兼顧了更大范圍的公平。然而此中邏輯值得品味咀嚼。
首先,關于“有錢人存款遠遠多于普通居民”,所以“納稅額度”也重于普通居民,如果從宏觀視角來考量納稅總額,那此言非虛。但是對于一個個體來說,“重”的含義顯然不是僅僅如此。
相同數額的錢對于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效用,這決定了按固定比例稅率征收的利息稅雖然貌似公平,但是忽視了納稅人的負擔能力,并沒有隨著利息所得額增加而提高稅率來征收,這不僅與現代社會的稅收原則相悖,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其次,關于利息稅的去向問題,在筆者看來,“利息稅按固定比例征收”如果是維護了低層次的公平,那么利息稅的使用倘若最終能夠真正讓低收入者收益,那么這可以看作是對低層次公平的升級,但是在沒有專款專用的制度保障下,利息稅又怎么能夠像巡航導彈般鎖定特定群體,并定向地惠及低收入群體,從而實現利息稅的“反哺”功能?倘若此不能保證的話,那么所謂利息稅“兼顧了更大范圍的公平”豈不是成了“空頭支票”一張?
事實上,再也不要為利息稅的存在找這樣那樣的理由了,一個很簡單的判定方法是:當初,為了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政府做出了征收利息稅的決定。那么利息稅的征收究竟在何種程度上促進了多大的消費?事實上,這樣的疑問也早已達成了共識,就連力挺利息稅的該官員也認為“在促進消費方面,由于居民對未來預期不確定,不敢花錢,因此無論如何,居民都會把錢存入銀行,利息稅促進消費的政策彈性已經變弱”。
讓人遺憾的是,此次官員說法再次與公眾的感覺孑然相反:一份抽樣調查顯示,有42.9%的廣州市民希望一次性取消利息稅。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只有收入相對較低的階層才習慣將錢存到銀行,使財產保值;而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則會選擇投資,以賺取更多的金錢。他們認為,“工薪階層儲蓄,有錢人投資”,利息稅不能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在這樣的現實情境中,對利息稅采取“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磐石態度至少是不太合適的。
作者: 范俊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