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薄志紅
選購保險“節流”稅款
事例:張艷玫女士和愛人每月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每月支出3000元,剩下的5000元他們多數都會存入銀行,但存銀行還要交利息所得稅,夫妻二人認為很不劃算,張女士去年
聽很多同事說,想避稅買分紅類保險最理想,既有保障,又能分紅,而且收入不會被扣稅。于是,張女士把自己家到期的存款和她們每月工資的剩余部分,全部買了保險公司推出的一些適合他們的分紅保險。一年下來,比存款時的所得收入多拿了幾千元,而這幾千元,其實就是省下來的稅款。
理財高手點評:從1999年11月1日開始,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的20%就作為利息所得稅被征收,但是,對于保險就不同了,從來沒有哪條稅法中規定,保險的收益也要扣稅,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個險種,收益都不需要納稅。因此,對于多數家庭,選擇合理的保險計劃,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得到所需的保障,又可合理避稅。
教育儲蓄為孩子免稅
事例:林則雨先生的兒子雷雷前年順利考入了北京某重點中學,他和愛人在享受兒子金榜題名喜悅的同時,也為兒子在以后上高中、大學后的費用而犯起了愁。林先生銀行的朋友為他出了一個主意,為孩子買教育儲蓄品種可以免除利息所得稅。聽朋友這么一點撥,林先生頓時開竅,隨后便拿出2萬元到銀行為兒子辦理了三年期的教育儲蓄。明年這筆儲蓄就要到期了,讓他高興的是這筆教育儲蓄存款不僅可以解決兒子明年上高中的學費,而且省下一筆利息所得稅。
理財高手點評: 對于多數孩子即將上高中的家庭來說,參加教育儲蓄為孩子準備學費無疑是上策,因為這種儲蓄品種可以讓家長們享受到實惠——不扣利息所得稅,同樣是存定期存款,同樣的期限卻可以拿到更多的利息。特別是從2005年12月1日開始,教育儲蓄開始實施新辦法后,家長們得到的優惠則更多,可享受三次免利息所得稅,總存款本金達到了6萬元,高中(中專)、大專(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各享受一次,每次本金各2萬元。但值得提醒的是為能更好的享受教育儲蓄所帶來的政策利息稅優惠,在存教育儲蓄時一定要把每次本金存足2萬,并且最好選擇3年、6年的長期品種。
補充公積金 買房也“節稅”
事例:鄭玉成先生是一家大型廣告策劃公司的部門策劃經理,每月應發的工資加獎金一般都在15000元左右,繳納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后約剩12000元,每月要繳納個人所得稅2000元左右。這筆錢對他來說是一筆數額不小的“損失”,怎么才能少交一些個人所得稅呢?鄭玉成先生巧施妙計,向所在的策劃公司申請每月多繳一些住房公積金,如此就能讓他做到合理“偷稅”,因為公積金里的錢不用交稅,等到買房需要時將原封未動地歸還他本人。如此一來,鄭先生一年就能省下4000多元“稅金”。
理財高手點評:鄭玉成先生利用住房公積金來進行“偷稅”,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他的這種做法可以讓自己得到好處,又不違法。我國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明確指出,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住房公積金是不用納稅的。同時,根據公積金管理辦法,職工可以繳納補充住房公積金。所以說,這種“偷稅”方法值得高薪者借鑒。
提成分拿 化整為零巧“避稅”
事例:供職于某企業營銷部的小職員雷亞麗小姐,每月的工資收入主要有兩塊,一塊為底薪工資,每月只有固定的300元,而另一塊為獎勵工資,所謂的獎勵工資就是一旦與客戶簽下定單,公司就會按比例給她提成。一次雷小姐爭取到高達500萬元的一筆大單,因此獲得了1萬元的業務提成,但領取工資時,公司財務人員告訴她,這筆提成即使在2006年1月1日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1600元后,她也需要交納1000元左右的稅金。雷小姐靈機一動,要求公司把她的這筆提成按月發放,這樣一來,她每月工資都不會超過1600元,很輕巧的就“漏了稅”。
理財高手點評:雷亞麗小姐提出的這個要求非常巧妙,不僅公司樂意相助,而且稅務部門也允許這樣做。在個人所得稅新辦法實施后,每月工資不超過1600元,就不會扣除稅金。因此其他工薪族們要是也遇到一筆大提成,完全可以參照雷小姐的“漏稅”策略。
捐贈善舉 愛心換來減稅
事例:去年,梁連悅(化名)先生獲得了15000元的獎勵報酬,在我國某省發生自然災害后,他通過有關部門向災區捐贈了2000元。因為愛心捐贈可以減免部分個人稅款。在他的這筆獎勵報酬要交納個人所得稅時,稅務部門少收了他的幾百元個人所得稅。
理財高手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規定:個人將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其它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捐贈,其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所以說,梁先生這類有愛心的人按上述規定捐款,既能免繳部分個人所得稅,又能成全自己的奉獻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