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廉價惡果泛濫 稅務總局調高稅額杜絕浪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10:05 新華網 | |||||||||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部署2006年稅收改革工作時明確表示,將“推進資源稅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而在此前,財政部的多位官員也在不同場合表示,我國礦產資源稅費體系改革方案設計已經完畢,從2006年起,將逐步對資源類產品開征“權利金、資源稅和特別收益金”。從高層相繼明確的表態可以看出,在資源越來越稀缺的今天,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下,被各界認為能夠有效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功能的資源稅,今年將邁開改革的重大步伐。
資源廉價 惡果泛濫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煤礦的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鄉鎮煤礦回采率僅為15%。事實上,不僅煤炭行業,其他資源在開采和使用中的浪費現象也是觸目驚心。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低廉的資源開采和使用價格是“罪魁禍首”。 我國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國家實際上并不直接占有資源,一方面是國有企業代表國家占有資源,通過向國家繳納稅收和利潤的方式體現礦產所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占有資源,地方政府通過允許集體或者其他性質的小企業采礦的形式,收取稅收和管理費來獲得利益。 目前,在全國多數地方,礦山企業取得各類資源采礦權仍然沿用的是計劃經濟時期“審批制”辦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15萬個礦山企業中,僅有2萬個是通過市場機制取得礦業開采權。誰得到了采礦權,誰就可以在很長時間內幾乎是無償地使用資源。而賦稅水平方面,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平均費率為1.18%,而國外與我國礦產資源性質基本相似的費率一般為2%到8%。相比之下,我國石油、天然氣、黃金等礦種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更遠遠低于國外水平。 廉價的資源除了導致濫挖嚴重、開采使用浪費、破壞環境等惡果,還直接導致了國家利益受損。專家分析,由于我國資源開采成本低,使國外投資商以極低的成本,享受著我國低價資源帶來的極大收益。而在少數我國占控制地位向世界出口的資源上,由于資源價格低,致使我國企業之間有了無限壓價的空間。我國的低價資源,實際上是在補貼世界其他國家。而受損的則是資源所有者———國家的利益。 正因為如此,在2005年10月底的資源價格研討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明確表示,“要調整資源稅政策,提高資源稅征收標準,保證國家作為資源所有者的合理收益,避免社會收入過多向某些企業傾斜! 資源稅改:調節資源級差收入直指廉價資源 我國現行資源稅屬于從量定額征收的產出稅。從1984年起正式開征。這種從量定額征收的模式具有管理成本相對較低、財政收入相對穩定等優勢。但由于征稅范圍很小,資源稅稅收總額一直很少,在我國稅制體系中只是一個小稅種。數據顯示,即便在2004、2005兩年連續調高相關省份煤炭等資源稅額的背景下,2005年1至10月,全國征收入庫資源稅也僅為114.5億元,而去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已達30866億元。盡管資源稅占稅收總收入只是很小的份額,但無論是國家權威部門,還是相關專家,呼吁并推動新一輪資源稅改革的主要動因絕不僅僅是著眼于財政收入,而是力圖最大效率地使用自然資源和公正地分配自然資源收益。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資源稅稅額長期偏低和稅負持續下降的狀況,已經無法有效發揮資源稅調節資源級差收入的功能,也很難促進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因此,從2004年起,稅務總局就會同有關部門,從調整稅額和拓展征稅品目入手,開始啟動對資源稅的改革調整。在2004年對山東、陜西、山西、青海、內蒙古五省區煤炭資源稅單位稅額進行調整的基礎上,2005年又調整了河南、寧夏、貴州、重慶、山東、云南、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內蒙古12省區煤炭資源稅單位稅額,調整的范圍為2元至4元/噸。同時調整了全國原油、天然氣和部分金屬礦產品的資源稅單位稅額。另外,還授權部分省市開征了未列舉的其他非金屬礦原礦資源品目的資源稅,拓寬了資源稅開征的空間。如授權浙江省和大連、寧波市對建筑砂石開征資源稅。 他進而指出,雖然上述措施還只是初步的改革,但無疑明確了未來改革的方向,即通過提高資源使用費率,促進資源開發、利用更加合理、更加珍惜,加速資源所在地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和財政優勢的轉化,更好地保證我國資源“國有民享”的權益。 在整個資源價格改革體系中,財稅政策無疑是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負責人對下一步改革的走向作了明確闡述:一、研究將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或者改為按占有資源量征收。同時提高各種涉環境保護的稅、費征收標準,使資源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破壞和環境治理成本。二、國家將擇機出臺燃油稅,促進節約用油,體現多使用者多負稅的原則。三、利用稅收政策,合理控制資源產品的出口。四、健全資源要素的市場體系。 改革難度不可低估 盡管改革資源稅已成共識,但由于此項改革涉及眾多的利益主體,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對這場改革的難度,不可低估。 我國的許多重要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是被國有企業高度壟斷的。而煤炭等資源,很大程度上成為各級地方政府收費的平臺。因此,以壟斷企業為首的利益主體,可能會提出種種理由,阻礙此次改革。而隨著改革的推進,地方政府的許多收費行為將被規范,可能會引發既得利益部門的反彈。還有一種可能是相關企業將把改革的代價往下游轉移,最終將加大消費者的支出。 業內人士指出,圍繞著資源從“無價”到“有價”的變動過程,許多重大利益關系需進行重新調整,包括中央和地方、國家和中央企業、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源稅是個重要的利益調節器,是各方利益訴求的焦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專家周大地認為,應當重視資源屬地的利益,中央應讓利于地方。這不光是讓地方在資源開發利用中得到應得的利益,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而且由于資源開發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環境損失,對土地和水資源的破壞嚴重,而資源稅可以為地方政府恢復生態、治理環境解決資金問題。我國許多地方是依靠資源才得以發展的,在資源稅增收問題上提高稅負,讓利于地方是發展中西部地區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記者 陳二厚)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