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關系網束縛 紅樓夢精明探春理財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1日 14:25 《錢經》雜志 | |||||||||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曹雪芹對筆下人物探春的高度概括和評價。而探春,這一《紅樓夢》中志存高遠、善于理財的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很多讀者的長期喜愛。 《紅樓夢》對探春理財的描寫,主要集中在第56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寶釵小惠全大體》。縱觀探春的理財思想,其實也無外乎我們通常所說的“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但放在當時的背景下,我們不能不贊嘆探春推出的改革措施的開創性價值。
而這些,即使現代人看來,也確實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嚴令厲行 制度為重 探春以改革者的身份出場,是因為榮國府的執行層管理者王熙鳳生病了,王夫人才委托探春、李紈和薛寶釵臨時代行管家之責。 探春新官上任,遇到的第一關就是,趙姨娘之弟趙國基(也就是她的親娘舅)死了,一個“大管家娘子”吳新登媳婦故意不說以前喪葬補貼的數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這位年紀輕、無經驗、涉及自己與生母關系的新管理者如何處理。 探春的處理辦法是,按制度行事,查明舊賬,依照往例“賞銀”一兩不肯多加。因此事,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趙姨娘親自出馬,向探春興師問罪。恰在此時,王熙鳳也插了一手,派平兒來說情。 面對壓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軟。為了維護“制度”,她堅決頂了回去。 這些說明的是,對管理者而言,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的重要。 壓縮開支 精簡節約 探春著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壓縮不必要的開支,精簡節約。 探春提出取消寶玉、賈環、賈蘭三人上學的點心、紙、筆一年各8兩銀子的費用,因為這一項開支其實是以他們上學為名補貼給襲人、趙姨娘、李紈的,而她們三人本來就各有月銀,不必再重復開支。 另外,探春還免去了每個姑娘每月的頭油脂粉費2兩銀子,理由是每個姑娘每月已有2兩月銀,再發銀子屬于重復、浪費。 這些都顯示出探春敏銳的觀察力和魄力,也表明她與王熙鳳管理方式的不同。探春更多是按規則和道理行事,很少考慮人情面子;對事不對人,也不怕得罪人。 她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又頂撞了有權有勢的鳳姐,同時又觸犯了自己親兄弟和與她共同掌權的李紈。但探春并沒有屈從于壓力,而是有膽識,敢做敢為。 不要讓關系網束縛手腳 探春在與李紈、平二商量削減開支的時候,差不多探春每說一項,平兒都表示鳳姐已經想到了,只不過由于種種人際方面的原因而沒有去落實。 顯然,以王熙鳳之精明,又怎么會對一些不合理的費用視而不見呢?其中一定有它的原因。 反過來想,為什么精簡開支這樣的正常理財措施,王熙鳳卻不敢去做?自然是因為考慮到層層疊疊的利益關系,稍有不慎,會危及自身的權力和地位。探春可以去實施,因為她是代行理財之責,管好管壞對其影響不大,最后都要回去做自己的小姐。 我們再回頭看《紅樓夢》中關于王熙鳳的描寫。對她在榮國府中管理的描寫,散見于各回,沒有太突出的地方;反倒是“協理寧國府”一回,卻重墨華彩,盡顯其理財技巧和管理能力。顯然,那同樣是因為在寧國府無論管好管壞,最后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對她在榮國府的地位并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人們之所以常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其實也是這個道理,他受現有模式中各種因素、各種關系的影響較小。而我們見到很多理論家一旦進入實踐工作,也難免失去了原來的鋒芒。 這一點對我們的啟示在于,理財實際中,很多時候不妨請一些中立、專業的理財師替自己打理財富,而勝于親自上陣。 轉變觀念 開源承包 探春之精明,不僅在于她敢做敢為,去“除宿弊”;更重要的是,她及時學習別人的經驗,轉變觀念,從開源上思考問題,實行“承包責任制”,變消極理財為積極理財。 探春受到奴才賴大家的花園管理的啟發,提出了大觀園新的管理方案,變“支出”為“收入”。 賴大家的花園沒有大觀園的“一半大”,樹木花草也少得多,但用探春的話說,“這園子除他們帶的花兒,吃的筍菜魚蝦,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 探春感到大觀園中所生產的稻米、竹筍、蓮藕、花果、魚蝦等,一年值四百兩銀子,沒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蹋了。 她提出委派園中服役的婆子媳婦分別承包起來,除了供應姑娘們的頭油脂粉、瓶花鳥食等,節省了一大筆費用外,她們還能自享其成、獲得盈余,另外,由于花木竹稻、園內設施等均有專人管理,大觀園更加整潔有序了。 這實在是一舉數得的好方法。用探春自己的話來說,“一則園子有專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臨時忙亂;二則也不致作踐,白辜負了東西;三則老媽媽們也可借此小補,不枉成年家在園中辛苦;四則也可省了這些花兒匠、山子匠并打掃人等的工費。”寶釵說,“善哉!三年之內,無饑饉矣。”李紈說,“好主意!果然這么行,太太必喜歡。省錢事小,園子有人打掃,專司其職,又許他去賣錢,使之以權,動之以利,再無不盡職的了。” 探春的這套改革方案,在當時顯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為以前的榮國府純粹屬于一個消費型組織,政治資本慢慢耗去,缺少有效的生財之道;改革后,變支出為收入,通過內部變動增加了收益,開始向“消費與生產型”組織過渡。 留給我們最多的思考,則是在做好消費計劃、預算控制的同時,如何開動腦筋,廣辟財源,增加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