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理財同質化 三銀行開打收益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13:27 新聞晨報 | |||||||||
隨著人民幣理財獲批行的增多,滬上初顯人民幣理財“收益戰”開打跡象。11月23日,中信實業銀行獲批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上海甫一露面,便創下同類產品收益率新高。 縱觀市場,記者發現,在光大銀行獲批搶下人民幣理財第一單,接著,民生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先后登場,人民幣理財市場暫時構成當前的“三國”格局。按介入時間先后看,收益率呈依次遞增的態勢。
各銀行收益率不斷冒高11月23日起推出的中實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事先未大肆聲張。記者昨天從其營業部海報上獲悉,其半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綜合稅后收益率達2.3424%,比同期定存收益高41.45%;其一年期綜合稅后收益率為2.664%,比同期定存收益高約48%。如與民生、光大銀行的產品相比,中實半年期產品的實際收益率最高,比民生銀行的同期產品還高0.012個百分點;而一年期產品的收益率,中實與民生銀行并列最高。 理財產品已現同質化 誕生不久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已經呈現出趨同現象。如產品的綜合年收益率基本2.5%—3%間,投資期限多為半年、一年,起賣額一般為10000元,投資對象基本是短期國債、金融債及央行票據等。此外,新理財產品開始搭配一定比例的銀行定期存款,并可作質押。在理財期間,銀行一般不允許市民將理財產品兌付,也不允許市民將儲蓄存款提前支取。 銀行方面解釋,政策限制是人民幣理財同質化的主因。據悉,當前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從事人民幣業務在投資方向、產品期限等均有政策限定。銀行還無法根據自身與客戶實際需求推出相應的創新產品,產品優勢并不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