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同人群有不同需求,不同性格也有不同選擇,下面是我們隨機采訪的三位重慶市民,從他們的理財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普通重慶人理財的偏好。
理財檔案
人物:劉女士
年齡:30歲
身份: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會計
家庭月收入:1.7萬元
投資方式: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理財就要見風轉舵
“以前,總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我就是一個上班族。”談到理財理到現在,想到自己賬戶上已有6位數,劉女士有些激動。
劉女士說,自己買房較早,所以家庭負擔相對較輕,雖然自己工資不多,但基本上都由自己全部支配。以前總喜歡大手大腳的花錢,雖然不是月光族,但自己賬戶上總累不起錢,有時甚至還不到4位數。
從2007年開始,劉女士試著開始理財,也就是在股市頂峰時入的市,才開始小賺了兩筆,但后來卻深度套牢了。隔了幾個月,補了一些,攤薄了成本,慢慢出來了,當然也損失了一些。
后來,劉女士調整思路,不要全倉投入,而且只炒自己熟悉的那幾只股票,而且見好就收,慢慢地炒出了一些門道。
同時,還買了基金,基本賺了一些錢。為了省事,劉女士現在干脆采取定投,每個月要定投1200元。
“我覺得理財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不得不使你對其關注,花時間思考”。劉女士說,她今天賬戶上的6位數,并不是理財收益,而是一種積累的結果,“我的工資加上老公平常給我買衣服和化妝品的錢,不必要花的盡量不花,日積月累,我差不多都用來投資了。現在,雖然我無法分清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但可以肯定的說,沒有虧損。”
“去年股市不好,我的錢都拿出來放在銀行做理財產品了,本來是想短期做點滾動式理財的,沒想到一滾起來就是半年多。”
“如果今年股市好起來,我會再抽身進入股市,畢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不高,而且用時較長,這與我的快性格不相符合。”
重慶晨報記者 鄒俊
理財檔案
人物:李先生
年齡:31歲
身份:工程師
家庭月收入:2萬元
投資方式:銀行理財、股票、保險
混搭理財多路突破
李先生就職于我市一家大型設計院,擔任工程師職務,而自己的太太則是銀行職員。小兩口每年年收入約25萬元。李先生基本都將收入拿給銀行職員的太太打理。由于李先生和太太都是實行的年薪制,所以每年年末會有不錯的年終獎到手。
“每年年末發了年終獎后,我們會先把錢匯集一起,然后根據市場,決定投資什么方向。”李先生說,由于自己和太太都有社保,但為了為自己增添一份保障,他為自己和太太分別都購買了一份價值1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先談保障,再說投資。”在李先生看來,身體比投資會更重要。
“這幾年股市持續低迷,我覺得現在是機會可以補倉,彌補自己的損失。”李先生笑著說,由于行情不好,之前股票都被“套”住了,今年計劃用30%的年終獎進行股票投資。“低位買入,剛好彌補損失。即使市場再跌,也差不多到底了。”李先生對自己的判斷非常有信心。
李先生是個較為“激進”的投資者,但太太則是穩中求贏。“年終獎發放后,太太就將40%-50%年終獎用于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目的是跑贏CPI。”李先生說,他一般購買3-6個月的穩健理財產品,預計年化收益一般都在5.4%左右,也滿足了小兩口對資金靈活性的需求。而且理財產品結算后,又可以把本金投入另一個理財產品中,滾動式賺錢。
“至于其他的年終獎,基本用于還房貸。”李先生稱,剩余的年終獎他會存入銀行,還房貸、急用等其他開支。
重慶晨報記者 陳旎
理財檔案
人物:童小姐
年齡:26歲
身份:事業單位員工
家庭月收入:1.5萬元
投資方式:銀行理財、國債、黃金等
利潤雖薄收益穩定
“才畢業沒多久,積蓄也不太多,所以都選擇穩健的投資方式。”研究生畢業才2年的童小姐,細心地和老公設立了一個理財公共賬戶卡。每個月兩人的收入除去房貸等正常開銷外,能存下來的錢都納入這張公共賬戶卡內。
“當卡內積蓄到一定的數量,我們就會商量如何使用這筆錢。”童小姐笑著說。由于童小姐和老公性格都比較謹慎,都比較偏向于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近段時間沒有什么用錢地方,我們就購買1-3個月的理財產品。雖然收益不太高,但能賺點是點。”童小姐說。
而年終獎方面,他們則選擇非常穩定的國債。“一般是3年期,我覺得國債比較保險。”童小姐稱,自己最有眼光就是在黃金約210元/克時,購入了2萬元的黃金。這也算她最成功的一次投資經歷。不過童小姐說,雖然現在黃金處于高位,但她沒有決定賣出這筆黃金,而是選擇繼續持有,因為在她看來黃金更多還是用于保值。
當然除了理財產品、黃金等以外,童小姐為老公和自己購買了分紅型的保險。“一年繳納1萬元左右,5年后開始部分支取。”童小姐說,這個保險除了理財外,還有就是為自己以后的孩子當教育基金,因為不久后,她決定要小孩。老公和自己都希望為孩子多存錢。
“今年還是繼續使用理財公共賬戶這種形式,購買理財產品,但是黃金處在高位,就不考慮了。”童小姐說,今年經濟形勢不太明朗,還是以穩健的理財形式為主。
重慶晨報記者 陳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