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市場。
紅色名人信封。
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這個時節,一股紅色收藏風也在投資市場吹起。以前5元一枚的普通毛主席像章,如今價格翻倍;革命樣板戲唱片《沙家浜》當時售價1元,如今已越過200元“大關”;而記載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報紙,則千金難求。紅色收藏之所以火爆,既與“雙節”的紅色題材吻合,同時也與“小眾”市場需求放量的失衡影響相關。由于很多紅色藏品價格存在一定的“透支”現象,收藏愛好者應慎防節日題材的“階段性效應”。
現狀 紅色收藏市場持續火爆
走進廣州市縱原郵幣卡市場,一股紅色題材的收藏之風迎面撲來:小到郵票徽章,大到宣傳畫像章,以及革命斗爭歷史的圖書、報紙、期刊,文革時期的油畫“紅寶書”等,絕大部分被店主擺在顯眼的位置,引來不少收藏愛好者駐足觀看。
據市場門口一位姓葉的店主介紹,由于眼下臨近建黨90周年,目前關于紅色的收藏品十分火爆,與毛主席相關的油畫、像章、書籍都成為炙手可熱的收藏品,以前《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詩詞》基本無人問津,但現在一天能達到銷售10來本左右。姓葉的店主表示,來買紅色收藏品的主要是年紀稍大的人,他們對過去歲月有特殊的情懷,這類藏品對他們來說意義很不一般。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以前只要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毛主席像章,如今的出手價達到10元左右。2003年發行的小版張《毛澤東同志誕生110周年》,一個月前的時價還在100元左右,現在已經攀至220元左右,價格已經翻番。革命樣板戲唱片《沙家浜》當時售價僅為1元一張,如今已悄然越過200元的“大關”,1966年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和革命師生的《人民日報》,每張市價已經超過1000元,而記載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報紙,則達到千金難求的程度。
“紅色”之風同樣出現在各大收藏展覽上。18日,廣州素社街文化站,建黨90周年的郵票展吸引了不少的“紅色收藏迷”,前來觀展的既有六七十歲的藏迷,也有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來自廣州地鐵公司的一位馬先生告訴記者,他從高中開始就非常喜歡郵票,剛才看中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三),里面一套5枚,分別有陳延年、張太雷、羅亦農、惲代英、項英的頭像,他正在考慮是否要多買幾套放在家里。
廣州市集郵協會副會長區錫文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最近紅色展覽也是“祖國山河一片紅”。就拿這個月來說,6日在廣州圖書館大廳剛舉辦了110框的紅色收藏展,10日至12日廣州職工集郵協會也搞了130框的紅色展覽,18日在海珠區素社街文化站接著搞了建黨90周年郵票展,另外還有幾個相同主題的展覽正在醞釀之中。
據區錫文介紹,受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影響,目前紅色收藏呈現逐漸升溫的趨勢。比如黨徽小型張個性化郵票,雖然前不久才出爐,1.2元一枚共12枚,原價共14.4元的郵票前段時間已經炒作到280元,翻了接近20倍,“而且普通市場上還買不到”。
除了郵票、像章,紀念幣方面也“風生水起”。6月16日,央行發行紀念建黨90周年的流通幣和2011年賀歲兔年紀念幣,廣州部分銀行設立專柜用錢等價兌換流通幣,但各大銀行門口基本上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龍,還不到中午流通幣就兌換一空。原本面值5元一枚的流通幣,昨日(18日)市價已經達到15元一枚,兩天時間里上漲了2倍。
有限的紅色藏品,無限的市場需求,也讓拍賣市場同樣出現“泛紅”跡象,建國時間的紅色宣傳畫,如今的拍賣價格已在5萬至10萬元之間,發表了1928年龍巖上杭暴動的《上海申報》也達到40萬元左右,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探因 小眾市場迎來巨量需求
事實上,紅色收藏并非新生事物,在上世紀就已經有專門的群體和小型交易市場針對這一題材進行交流。如今,隨著新中國成立、建黨、國慶等重大節日的催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紅色收藏的價值所在,藏品甚至都有了“紅色股票”的美譽。
據了解,紅色收藏主要包括毛主席像章、“紅寶書系列”的紅色藏書“文革瓷”、唱片相片“紅色油畫”宣傳畫、郵品票證等類別。以像章為例,由于收藏門檻低,存世量也較多,全國收藏者至少有15萬人之眾,因此價格高低不一。而“紅寶書”系列包括《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著作選讀》及各種單行本《毛澤東語錄》等,也因著作不一價格不同。
業內專家認為,紅色收藏不僅僅是一項收藏活動,更是對過往歲月的一段承載過程,因此顯得有一點“源于收藏,高于收藏”,這與其它類型的收藏有著明顯的區別。
上述馬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從小受祖父一輩的影響,他十分喜歡紅色題材的書籍和革命的著作,因此產生了專門收藏紅色題材的想法,既有郵票像章,也有宣傳畫雕塑等,一方面既滿足了他的收藏欲,同時也讓他在收藏中學到了紅色歷史知識,在紅色收藏的“小眾”市場,他體會到了“不如獨樂樂”的感覺。
剛開始收藏時,馬先生并沒有嗅出這里面的財富味道。有一次幾個朋友在他家玩時,看到他收藏的文革時期的毛主席塑像,開口價達到7000元,比他原來購買的價值增值近10倍,這才讓他感覺到紅色收藏也蘊含巨大的財富商機。最后收藏興趣還是戰勝了財富意念,他并沒有賣出那個塑像。
在縱原郵幣卡市場,店主葉先生表示,紅色收藏這些年開始慢慢變“火”,一般到了國慶或者革命紀念日,紅色藏品的價格將出現一定的上揚,而今年則顯得更加“瘋狂”一些,有些消費者甚至都不怎么殺價,看好藏品基本就掏錢。
在業內專家看來,紅色收藏市場火爆,既與目前適合題材相關,也與整體市場向好相契合。廣東省集郵協會副會長孫海平告訴本報記者,現在郵票市場總體上“水漲船高”,原因在于前幾年市場的價值嚴重低估,由于郵票具有易收藏、增值空間大、屬于國家發行的有價證券等特性,因此當前市場環境趨向變好。
孫海平向記者透露,今年剛好碰到建黨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兩件大事,“單就題材帶動市場而言,其實與去年的亞運題材、2008年的奧運題材是一樣的”。由于紅色收藏可以折射出了在某個歷史階段社會的現狀,是歷史的一個縮影,因而存世量少的紅色藏品顯得十分珍貴,比如文革時期的全新品像,前兩年市場價格約為10萬元左右,今年價格起碼在20萬元以上。
區錫文表示,其實紅色收藏并非國內收藏界的“專利”,像臺灣地區也由于辛亥革命而出現收藏“孫中山熱”的現象,由此可見收藏市場的共性規律,今年適逢兩大紀念日同在一年內,從而紅色收藏市場被釋放出巨量的需求。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紅色收藏價格扶搖直上,與場外的資金進入炒作不無關系。近一兩年,藏品價格身價一般都增長幾倍,而像毛主席像章、“文革”瓷和老報紙等一些精品,漲幅則在數十倍之上。這是由于紅色收藏本身“池子太小”,一有資金入場就“漲聲不斷”,從而造成目前高位的格局。
后市 “七一”后價格或有所回落
在大部分收藏者看來,紅色收藏品是一支穩賺不賠的“潛力股”,可以長期持有,因而堅定地看多,不少投資者甚至覺得是一次大好的炒作機會,可以進場“先撈一把再說”。
區錫文認為,這一輪紅色收藏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效應”,“七一”之后,紅色郵票市場可能不會維持現在這樣的高價位,因此收藏愛好者要提高警惕。
區錫文甚至通過現身說法的方式向收藏愛好者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紅色收藏都只漲不跌,比如他在這個月初通過渠道花250元買了一套黨徽小型張,由于后期印量加大,市場也出現跳水的現象,現在的市場價格大約為80元左右,“市場有漲有跌,一旦看走眼,行家同樣也會被套”。
業內人士認為,其實,重大題材和升值空間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收藏愛好者將政治價值嫁接到商品中,從而認為后期走勢將節節攀高,這只能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孫海平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收藏品的價值主要根據發行量、存世量、需求量及收藏品本身的品相等因素決定。一般來說發行量越大,其增值空間越小。但也經常出現發行很多但存世量卻不多的情況,比如文革時期的郵票一般都發行百萬、千萬張以上,由于損壞較多,故存世量很少,其價值也顯得特別珍貴。而在需求方面,由于既要滿足炒作的需求,也要滿足個人收藏的需求,因此含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在里面。除此之外,收藏品的品相、附加值等因素也決定了藏品價格的高低。
業內專家認為,真正要對紅色收藏的今后走勢形成支撐,除非企業或資金大規模進入這一市場。在國外,往往越大的企業越喜歡介入收藏領域,而國內企業則缺乏相應的收藏與文化保護意識,相對來說水平比較落后。目前,國內收藏品仍處于培育期,市場走勢風云變幻,大起大落行情時有發生,這既說明人們對于收藏的急功近利心理,也說明游資在“池子”里翻江搗海,這既要求藏迷們對藏品有良好的眼力,也要求藏迷們對風險有敏銳的判斷力。
區錫文表示,任何市場都有漲也有跌,收藏市場也不例外。目前來看紅色收藏市場已經處于高位,很多藏品的價格形成透支狀態,“七一”過后,價格或將有所回落。
【收藏Tips】
從紅色歷史中辨真假
目前,雖然紅色收藏成為“燎原之勢”,藏品價格也節節攀升,但事實上由于收藏愛好者功課不足,在市場交易時經常陷入贗品的“泥沼”。據了解,在古玩市場及收藏網站紅色收藏版上,紅色收藏的贗品率已超過90%,如何去蕪存真成為紅色收藏當務之急。
業內專家表示,比如宣傳畫,或以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或是名家設計創作,或是品相較好的宣傳制品。如反映歷史背景的《全國山河一片紅》《毛主席和我們心連心》、《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去安源》等宣傳畫可以說得上是收藏愛好者眼中的“極品”,而像董希文、靳尚誼等名家名畫,拍賣價格動輒數十萬、幾百萬元,也頗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歡,而這些都需要愛好者們有足夠豐富的紅色歷史知識。
孫海平提醒收藏愛好者,受紅色收藏題材增多的影響,市場上經常出現以這樣或那樣名字命名的“收藏冊”,其實很可能只是一些收藏人士將部分價值不高的郵票、畫冊做簡單的匯總進行炒作,藏迷們既要了解集郵的知識,也要了解原本的歷史,才能避免掉入“陷阱”。
而在收藏紅色藏品時,一定要注意辨別藏品的真偽,并非所有紅色藏品都有升值空間,此外,由于各個時期的紅色藏品價值意義不同,藏迷們一定要對紅色文化歷史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入手”。
○紅色書籍
收藏愛好者可以從紙張、油墨、封面、字體等方面進行辨別。
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的紙張質量一般較差,多為稻草制成的圖紙,而油墨的質量也不太理想,一般是刮下菜鍋底部的黑色物質,再加油制成。
從封面來看,特殊版本的封面會使用金粉、銀粉等特殊材料。字體方面,當時一般采用鉛字印刷,由于紙張的兩面都印有字,因而易在紙上落下凹凸不平的印記。
○像章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像章多為毛主席像章,可以通過油漆和圖案兩方面進行辨別。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像章顏色比較鮮艷,亮度較高,多為烤漆制成,而仿制的顏色較暗,油漆多是直接漆上去,而不是烤出來的。圖案方面,老舊的像章在放大鏡下可以看見密集、規整的布紋,而仿制的多為噴繪,看不到紋絡。
○宣傳畫
解放時期及文革時期,由于受當時造紙術的限制,宣傳畫很多是印制在質量較差的紙張上,正面顯得光滑但背面粗糙,邊角很容易破碎,即使是成疊存放也會變色發黃。而仿品大多用水染做舊的紙,顯得色澤不均勻,做不出整體的自然黃色。
此外,放大鏡觀看必不可少。贗品由于顏色經常褪色,加上像素低,因此暗淡無光不如真品的清晰光亮,而且贗品還經常少加印刷版次的標記。
本版撰文 彭國華 實習生 楊名
本版攝影 吳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