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實的“金九銀十”,以冷清收場告終,甚至在買氣冬眠的情景下,2011年樓市堪稱已提早吹響“熄燈號”。
文/蔡為民
隨著“十一”假期的結束,早就名實不相符的房地產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以冷清收場告終,甚至在買氣冬眠的情景下,2011年樓市堪稱已提早吹響“熄燈號”。
北京房價頹勢已顯
數據顯示,限購代表性城市“京滬穗”,“十一”期間基本均呈現令業界膽顫心寒之價量齊跌態勢。北京一手商品住宅成交621套,與2010年同比降50%,成交均價17,005元/平方米,同比降4.9%。連一向被認為房價最堅挺的海淀區二手學區房,也已出現松動之挫降趨勢。
事實上,買氣的明顯惡化并不始于“十一”。9月上半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約2100套,同比降14.2%,環比降31.4%,創36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同步上躥的住宅庫存量則達11.27萬套,創2年來最高點,比政策限購前暴增近2萬套。
日前萬科發布一份北京家庭的入戶抽樣調查結果,也為當前北京樓市的窘境,找到最佳詮釋與注腳:只有3%的家庭有資格、有能力、有意愿購房。讓人猶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奈與感慨。
不限購城市已出現需求枯竭跡象
上海樓市的“十一”景況亦不遑多讓。房價雖尚未發生明顯變化,但成交記錄較之北京更加慘淡,同比大降72.79%,三分之二住宅樓盤零成交,號稱"銀十遭遇史上最黑暗開局"!住宅庫存量則飆破920萬平方米,按當下成交速度,售罄時間超過一年!
此外,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10月8日發布"十一"期間,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武漢等在內的20個重點城市進行監測,竟發現總成交量同比驟降44%,"前三甲"分別為深圳(-90.25%)、寧波(-78.04%)、上海(-72.79%)。尤其必須關注的是,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價格指數顯示,首次有超過一半的城市房價環比下降或持平,而46個城市中近一半是未限購地區,顯示購買力在不斷"下放"、滲透與稀釋的過程中,出現了后勁不足的心余力絀。換言之,第二輪"限購"已經失去意義,愈來愈多"這邊風景獨好"的三、四級城市,即將與一、二線城市同樣陷入需求枯竭的困境!
銀行看跌房價是危險警訊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2011年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的嚴重縮水。以上海為例,前8月計743.1億元,僅為2010年全年的48.4%,北京的降幅更可觀,671.95億元只相當于去年的40.9%。充分反映開發商資金短缺、舉步維艱,與看淡后市之心理狀態。
無獨有偶的是,央行對銀行高階管理層的調查也"落井下石"地顯示,自上季房價預期指數走低進入不景氣區間后,三季度續降12.7%,其中看跌占比逐季上升至40%。由于金融機構掌管房產商之金脈流,形同生殺大權在握,其對樓市展望的悲觀情緒,勢必影響房產買賣之放貸意愿與額度,進而雪上加霜地沖擊市場本已薄弱之買氣,及開發商日趨惡化的經營環境,后續效應值得觀察。
市場走勢找不到樂觀理由
雖說"以價換量"已成業界共識,但在我看來,降價究竟能換來多少成交量?事到如今也不容樂觀以待,因為"搶先降價也是商機"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調控措施毫無松綁跡象、房源供應隨著滯銷不斷增長,促使消費者觀望心態越趨濃烈,顯然房價沒有高于百分之十五以上的像樣跌幅,恐難以驅動市場買氣成形,這才是未來房地產走勢的可怕之處。當然,地段、環境、產品乃至品牌有過人之處的樓盤,不在此列。
或許有人會說,國慶黃金周歷來為成交低谷,真正的爆量都在國慶后一周,我的悲觀判斷是杞人憂天似的危言聳聽。惟我對今年能否重演此一情況深表懷疑?畢竟幾乎一切數據均表明,樓市在可預見的中短期內,根本找不到樂觀理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