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可發工資時被無故扣了一半,估計您要急眼。但是,您購買的理財產品,可能收益正悄悄被拿走一半還多,而且您還不知情。
記者采訪發現,近期到期的一款理財產品,正在通過一種叫做“資金到賬期”的方式吞噬著收益率,很多投資者還并不知曉。
●記者發現
產品到期 錢卻拿不出
上周五是李阿姨一款理財產品到期的日子,但她打電話給銀行賣給她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才知道,不僅當天資金到不了賬,而且最晚要本周五才能拿到錢。
“我買的是7天理財產品啊,怎么成了14天了。”李阿姨納悶地問記者。
記者細問李阿姨,她買的是某國有銀行一款7天理財產品。記者按照她提供的產品名,替她咨詢了該銀行。
原來,這款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是2011年3月11日到3月18日,但它規定到期后還要有個“清算階段”,真正的資金到賬日是“到期日后的5個工作日內”,所以資金到賬就是本周五了。
七天免息
等于收益縮水一半
聽到記者這個解釋,李阿姨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就算我不著急用錢,等得起,那等這7天,錢的利息怎么算?”
“到期日至投資者資金到賬日之間不計利息。”銀行的回答,讓李阿姨很吃驚:“不問不知道,一琢磨嚇一跳。”
李阿姨退休之前是會計,雖然在理財產品上她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她算賬很在行。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款理財產品,銀行給她的承諾是收益率(年化)為3.80%,當時她覺得很合算,因為現在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才3.00%。
但有了這個“清算期”后,賬就得另算了:7天有收益,7天銀行不給利息,那不是等于年化收益恰好縮水一半,只有1.90%了么?
某理財產品收益情況分析
本時期收益按活期利率計算
本時期收益率(年化)為3.80%
本時期無收益
這段時間申購資金會被凍結,其間大部分銀行會把投資金額計算活期利息
這一期間內將計算產品的理財收益率
在這個期限里,投資金額是“零收益”——沒有任何利息
3日
募集期
10日
理財期
18日
清算期
25日
3月
22天收益(年化)=本金×1.9%+募集期活期利息
●深度追訪
理財產品“T+N” 已是“行規”
不知不覺間,投資者的理財產品收益就縮水了,為什么會這樣?面對記者的詢問,多位業內專家“安慰”記者說:“幾乎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都這樣。”
股票賣出是“T+1”:當天賣出第二天才能拿到錢。而銀行理財產品的“行規”本來就是“T+N”。
要明白這個“N的奧妙”,要先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一些“日子”:銷售起始日、銷售截止日、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
銷售起始日到銷售截止日之間為募集期,即投資者購買產品的時間段。從投資者提出申購申請到募集期結束,這段時間申購資金會被凍結,其間大部分銀行會把投資金額計算活期利息。
而從起息日開始,才真正計算產品收益率,起息日一般為募集期結束的第二天。但產品到期日并不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又進入還本清算期。在這個期限里,投資金額是“零收益”——沒有任何利息。
也就是說,如果把產品到期日看作是“T”,那么投資者真正能拿到本金和收益還要等待“N”天無收益的清算期。
免息三天內正常 五天“有點過”
理財產品設計師、金融學博士趙先生告訴記者,以信托產品為例,產品到期之后,將涉及信托公司和銀行的資金清算,銀行清算還分托管賬戶和托管行,再到總行,投資者購買產品所在的銀行在清算完畢后才將本金和收益逐一打入客戶的銀行賬戶。
“不過,這個期限在兩到三天是合理的,再長就是銀行‘另有想法’。”趙先生透露。
按照目前各銀行的普遍情況,包括7天產品在內的短期理財產品,這個“N”多數為2天,更長期限理財產品這個“N”多數為三天。
“雖然大家都有免息期,但超過三天就有點‘過’了。”趙先生這樣認為。
但記者采訪發現,最近有點“過”的理財產品還真不少。
如浦發銀行2011年第六期信貸盈計劃,在支付日這一欄里寫明:最遲不晚于產品到期日后第4個工作日支付,而且由于是“工作日”,如遇休息日還要順延。這就意味著產品到期后投資者至少要等四天才能拿到錢。
而上述該國有銀行的7天產品,其清算日更是約定為五個工作日。
●小貼士
理財產品購買有技巧 細問資金到賬日
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是,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如果該產品不是很緊俏,最好選擇起息日前一天購買。
另外,投資者還要看清產品說明書中的“收益支付”條款,如果沒有注明資金回賬的具體日期或者這個日期過長,還是要慎重考慮。
對于部分需要靈活運用資金的投資者,例如股民,更重要的是,購買理財產品前,應詳細詢問本金和收益的回賬日期。
文/記者 張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