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10銀行理財產品最不給力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 18:19  大眾理財顧問

  文/方瑞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給人的感覺是穩健、投資方向保守,雖收益不高,但風險基本可控。由于部分理財經理對產品收益大肆浮夸,多數投資者天真地認為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在2010年到期的9228款理財產品中,共有96款未達預期收益率(截至2011年12月20日)。其中,招行2008年發行的“金葵花”增強基金優選系列之“金選雙贏”理財計劃以-19.27%的到期年化收益率“榮登”巨虧榜首。再此,我們盤點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最不給力事件,挖出2010年到期的“地雷產品”。

  地雷NO1:累計虧損近4成  “雙贏計劃”變“巨虧計劃”

  事件回放:2008年1月,招行開始發售“金葵花”增強基金優選系列 之“金選雙贏”理財計劃(產品代碼:8129)。據其產品說明書,其投資方向為受托人中誠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單一信托計劃,信托計劃投資于ETF、LOF、QDII及A股股票,并適當投資銀行存款及債券。投資期限為兩年。產品成立后,每半年開放申購,每3個月開放贖回,開發日可申購贖回以提高產品的流動性。此外,產品說明書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的描述為:“10%~50%(持有到期年化收益率)”。在當年金融危機蔓延、A股出現頭部形態的情況下,該收益極具誘惑力。

  但是,這看上去誘人的預期收益從產品運行開始,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隨著金融危機持續和A股回調,在產品運行半年內,產品凈值就急劇下滑至0.6961,之后凈值在0.4832~0.6961波動。據統計,在產品運行期內,平均凈值僅為0.6070,虧損較為嚴重,而該產品凈值的變異系數為0.1546,顯示出虧損意義上的相對穩定。高收益、高風險的權益類投資變成了高虧損、小波動。

  該款產品最終于2010年1月25日以0.6147的凈值收場。為了安撫投資者,招行推出了延期計劃。在延期計劃中,投資者可以在每周一贖回理財產品份額,但延期產品無固定期限。這是典型的“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雖然該產品凈值在延期后有一定回升,但仍未到達期初凈值,對投資者的資金占用也無限期延長。

  警鐘長鳴:眾所周知,招行是目前商業銀行中無論口碑還是形象,都為百姓所認可,但它的產品也并非包賺不賠。筆者在此提醒,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是股票、EFT及LOF之類,其收益往往和股市行情和管理人的投資能力密切相關,在搞不清這些狀況時,還是以規避為好。另外,購買這類產品后,如果產品凈值下降較快,而短期內看不到凈值回升的希望時,應及時斬倉出局。

  地雷NO2: 機關算盡  零收益忽悠你沒商量

  事件回放:了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都知道,一般而言委托投資期限越長風險越大,反之風險越小。短期結構性理財產品成為香餑餑,如果再加上保本條件,那簡直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絕對首選。但農行于2009年12月發行的一款名叫2009年第4期“金鑰匙匯利豐”人民幣理財C款的結構性產品,卻讓眾多投資者大跌眼鏡。

  該款產品投資期限為1個月,屬于超短期產品。在其產品說明書內,農行做出了如下披露,“本理財產品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為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激進型的投資者;本理財產品適合有投資經驗的客戶和無投資經驗的客戶”。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結構規定為:“如果從產品起息日至產品到期日東京時間下午3點之間,歐元/美元匯率從未低于或等于匯率下限,并且從未高于或等于匯率上限,則到期時投資者收取2.20%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到期時投資者收益為0”,而對匯率上限和匯率下限約定為:“期初匯率-X/+X,X=500~550個基點,視市場情況改進,但不少于500個基點(具體以產品起息后農行公告為準)”。筆者注意到,該產品的起息日為2009年12月8日,而募集結束日為2009年12月7日,也就是投資者在最終確認投資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款產品的確切收益結構,銀行完全沒考慮投資者的知情權。該產品透明度不高,風險較大,但農行仍將該產品推薦給謹慎型和無投資經驗的客戶。

  按理說,該產品選擇的超短期的期限結構,收益結構也由農行自由掌握,產品的管理難度不大。但該理財產品最終卻以零收益收場,讓人不能不懷疑農行的結構性產品運作能力。

  警鐘長鳴:在理財產品負收益情況仍然存在的今天,零收益本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款產品反映出來的卻是銀行低下的理財能力和公然藐視投資者知情權的霸王心態,正所謂投資者稀里糊涂,到頭來零收益,銀行機關算盡,忽悠你沒商量。

  筆者在此還要提醒,對于產品說明書中有霸王條款的產品,最好規避。這些霸王條款,恰恰就反映出銀行對自身理財能力的不自信。

  地雷NO3: 部分保本不保本,簡單結構也瘋狂

  事件回放:通常結構性產品難在收益結構復雜,流傳在投資者口中的投資訣竅是“看不懂的理財產品不要買”,言外之意就是只要看得懂收益結構,產品的風險就不大就可投資。而蘇格蘭皇家銀行(原荷蘭銀行)于2009年7月發行的“化商品組合掛鉤結構性投資第二期美元款”理財產品卻打破了這個經驗規律。

  該產品投資幣種為美元,投資期為半年,產品掛鉤于倫敦金屬交易所交易的現貨銅、紐約商業交易所交易的西德克薩斯州中質原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大豆。其收益結構為:“(1)若標的籃子中所有商品的期末價格均大于或等于其110%期初價格則:109%×本金金額 (2)否則:98%×本金金額”,即該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為18%或﹣4%。應該說,收益結構簡單明了,而且引入了部分保本機制,深得投資者青睞。

  但是,該產品選擇了3個相關系數不大的掛鉤標的,而投資者獲得較高收益的條件是這3個標的價格不但要同向變動,而且要上漲幅度均超過10%,并且要求這個漲幅不是達到一次就好,而是要在到期日同時出現,條件不可謂不苛刻。在產品發行時,普益財富曾對該款產品的收益精選了測算,測算結果為﹣4%和18%的概率分別為81.1%和18.9%。2010年1月,該產品到期,果然以負收益收場。

  警鐘長鳴:結構性產品最關鍵的要素是收益結構,但這并不代表著收益結構簡單的產品風險就小。投資者應該仔細分析收益結構,看清條件是否苛刻,最好了解掛鉤標的的走勢,并適當聽取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投資建議。

  地雷NO4: 投資方向不明晰,銀信合作產品到期收益不如存款

  事件回放:2008年12月,江蘇銀行發行了一款名為“紫金理財2008增長1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該產品的投資方向為中融國際信托發起的信托計劃。據其相關產品資料,該計劃投資于債券、票據產品、股票和基金,并約定“本產品大部分資金用于穩健投資,少量投資于風險類資產”。產品期限為18個月,采用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結構,適合投資人群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機構和個人”,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56%~11.1%。

  以上資料,特別是關于投資方向比例的說明,讓很多投資者,包括專業分析人員都認為該產品是低風險產品,最終的收益雖然可能達不到11.1%,但也會太低。但這款產品到期后,卻只獲得了最低收益2.56%。筆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在產品開始時候將等額資金先存1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在把這1年定期存款的本金及利息轉存半年定期存款,則可獲得的年化收益為3.8693%(假設定期存款無金額限制),也就是說,這款產品的最終收益不及定期存款。

  警鐘長鳴:該產品到期后,筆者曾致電江蘇銀行,詢問該產品的具體投資方向。當問及該款產品投資于中融國際信托的那款具體產品時,工作人員回答“沒有具體透露”,當問及股票、基金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配置比率時,該工作人員也回答“不知道”。

  這款產品最終未達最高收益,按照其公開的信息分析,其問題應該在于資金過多投向了風險類資產,而且這部分投資最后獲得的收益不高。而在產品說明書中,其約定 “本產品大部分資金用于穩健投資,少量投資于風險類資產”中的“大多數”和“少量”沒有具體的比例,投資者也無法按照《產品說明書》對江蘇銀行和中融國際信托在資產配置中的失誤進行索賠。由于投資者在產品成立之時無法獲知這款產品到底有多少比例投資于風險類資產,這款產品整體風險在那時是無法判定的,江蘇銀行宣傳該產品適合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機構和個人也是不合適的。

  筆者要在這里提醒,對于單一性銀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風險水平和收益水平。目前,有很多銀行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都會很籠統地提到投資方向,而這些方向的投資風險是不一樣的,甚至差別很大。如果沒有對每種投資的比例做相應約束,投資者很難把握整個理財產品的風險。

  地雷NO5:高位建倉正收益  到頭算來還是虧

  事件回放:2007年6月,建行發行了“建行財富四號”一期精選投資類人民幣信托理財產品,按照產品說明書約定,該產品投資于中信信托投資責任有限公司發起的信托產品,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為投資管理人。信托資金的投向為“國內依法公開發行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各類固定收益產品、可轉換債券、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投資期限為3年,產品運行時,共有5個開放日供投資者提前贖回,預期收益率為15%。應該說,這是一款很普通的權益類投資產品,建倉期正值中國A股市場高位。

  應該說,該款產品的收益情況并不糟糕,據建行披露計算,其平均凈值為1.0542,其期末凈值為1.0445,相比當時中國A股市場26.31%的跌幅,表現可謂優異。同時,這款產品也表現也優于很多同類產品。但是,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其平均年化收益僅為1.54%,相比3年中的CPI漲幅,這款產品實際為虧損,顯然不能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仔細分析這款產品不難發現,在流動性方面的劣勢是造成收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該款產品投資期限為3年,屬于長期產品,無法規避A股大幅下跌的系統性風險。該產品雖然引入了提前贖回機制,但在3年中,開放日僅為5個,也就是說,投資者只有5個提前贖回機會,流動性較差。而在這5個開放日中,還有兩個開放日產品為虧損狀態。投資者一般不會在這兩個開放日進行贖回,實際提前贖回日只有兩個。

  警鐘長鳴: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由于流動性較差,面臨的投資風險較大。在建行的這款產品中,投資管理人的資產管能力并不差,但由于產品流動性欠佳,仍然難以逃脫未達預期收益,跑不贏CPI 的厄運。回望以往被爆巨虧的銀行理財產品,絕大多數的投資期限都在1年以上。

  筆者在此提醒,投資長期銀行理財產品,必須要留意理財產品是否有開放日、提前贖回是否方便、提前贖回費用高還是低。另外,資金長時間閑置,除了銀行理財產品外,不妨多考慮國債、實物貴金屬等產品。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圖片 含視頻 含投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