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姨的理財方式是一直買國債或者定期存款,沒接觸過別的投資。可是到了2005年的冬天,陳阿姨一家去海南玩了一圈,錯過了買國債的時間。
隨后,在簡單的介紹下,陳阿姨在客戶經(jīng)理的指導下把計劃買這期國債的錢買了一只基金。
讓陳阿姨吃驚的是,幾乎整個2006年,每次去銀行取退休金,客戶經(jīng)理都會告訴她基金又賺了多少錢。到了2006年底算賬,竟然收益有50%多。陳阿姨從此開始關注上了基金,她每天在報紙上看基金凈值和相關的信息,當看到同期很多基金的回報都超過了100%,2006年回報第一名的基金年度收益是182%時,她開始不滿意了:為什么多數(shù)基金的回報都比自己買的基金多?帶著疑問陳阿姨又去了銀行:“為什么你幫我選的基金賺得這么少?”
原來客戶經(jīng)理看陳阿姨沒什么投資經(jīng)驗,歲數(shù)又不小了,于是推薦了一只保守配置型的基金給陳阿姨。
不要讓不同類型的基金賽跑
除了在寓言故事中,我們是不會組織烏龜和小白兔去賽跑的,因為以運動能力而言,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兩種動物。債券型基金與股票基金之間回報率的不同,就像烏龜與兔子的運動能力一樣差異明顯。國內(nèi)債券市場波動較小,回報相對穩(wěn)定,而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就大得多。
投資者通常不會把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收益進行直接比較,有時卻忽略了混合型基金實際上是同時投資兩個市場的基金,那么仔細閱讀基金說明中的業(yè)績比較基準和投資范圍部分,就能夠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一只基金的風險和潛在回報了。如果我們希望更明確自己的投資在債券和股票市場中的比例,還是分別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吧。
對于不愿意費心選擇市場和分配自己資產(chǎn)的投資者而言,找一只符合自己風險收益預期的混合型基金,其余的事情就交給基金經(jīng)理,則是個不錯的選擇。(以上內(nèi)容節(jié)選自華夏基金投資者教育書籍 《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周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