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31.57%用戶有被銀行誤導經歷 擦亮眼睛去理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4日 07:35  新聞晨報

  晨報記者 劉志飛

  近日,銀率網發布《2010年360°銀行評測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2010年國內商業銀行的各種零售業務、服務等進行了綜合評測。《報告》顯示,在近萬名被訪用戶中,受到詬病最多也是用戶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銀行誤導客戶的現象,其中31.57%的用戶表示其在銀行有過被誤導的經歷。理財專家表示,市民選擇理財產品之前要先明確自己的預期,了解這款產品的特點,不能只聽銷售人員一面之詞。

  誤導買保險最頻繁

  銀率網的《報告》顯示,2010年用戶反映最為強烈的就是銀行銷售環節中存在的問題,2010年消費者反映銀行銷售服務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較2009年有所上升,2009年比例是22.20%,而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1.57%。銀率網總編徐瑾介紹,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是片面和錯誤引導客戶來購買金融產品,第二個是片面夸大投資性產品的投資收益水平,有些客戶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各類投資品的時候,可能會期望投資收益10%、15%甚至更高,但是這個過程中,有些銀行在營銷過程中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就存在著片面夸大投資性產品的投資收益水平的情況。第三個是沒有如實告知費用、現金價值、產品屬性等投資性產品的關鍵要素。第四是對服務或產品的功能、費用、風險等情況揭示不足等。《報告》中也指出,有被誤導經歷的受訪用戶中,41.9%的用戶表示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受到誤導,31.38%的用戶表示在辦理存取款業務時易受誤導,而發生誤導最為頻繁的是誤導用戶購買不合適的保險產品。

  買理財產品前多問問

  近幾年,“存款變保單”的誤導銷售現象時有發生,類似的投訴接連不斷。針對此類現象,去年11月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在2010年底前完成代理保險業務過程中存在的不合規行為的清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通知》一方面明確要求商業銀行不得誤導銷售,在代銷保險前,一定要先向客戶進行明示銷售的是保險產品,并如實提示保險產品的特點和風險,不得主動推銷。電話銷售過程應全程錄音并妥善保存。另一方面,要求銀行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應是持有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銀行銷售人員,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仍有機會聽到柜面人員建議客戶將存款改為購買保險類理財產品,只有在客戶明確問是否保險產品時,柜面人員才提醒是保險產品。而且,各銀行網點的宣傳板上也不乏保險產品收益率較高的提示。

  理財專家表示,市民選擇理財產品目的應明確,保險和投資分開考慮更合適。買保險,就根據自己需求以保證為主,買理財產品就以保值增值為主。當銀行工作人員向您推薦理財產品時,不妨多問一句,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保險理財產品?

  認清產品結構很重要

  經歷了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零收益和負收益現象,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以投資債券、票據、信貸資產等穩健產品為主。因此,業內人士估計,2010年客戶投訴“片面夸大投資性產品的投資收益水平”的應該主要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掛鉤股票、大宗商品等走勢,因為在其中嵌入期權,收益計算情況并不如傳統理財產品那么簡單,如果僅關注最高預期收益率,往往會以失望收場。

  理財專家提醒,結構性理財產品設計一般比較復雜,最高預期收益率越高,實現的條件就越苛刻。比較適合喜歡博取高收益,又能承擔零收益或負收益風險的投資者。而穩健型投資者還是將目光瞄準債券、信貸等綜合類理財產品。

  當然,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有穩健型理財產品,關鍵在于產品的設計結構。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時,應關注產品掛鉤標的和設計結構,明白掛鉤標的在何種狀況下,會實現何種收益率,以免對理財產品造成誤解。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