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GDP的不斷攀升,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呈快速增長態勢。根據相關數據,目前我國中產階層家庭占社會總量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3%,并將在未來20年中進一步快速增長。
一方面是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以及養老、教育、醫療的社會成本不斷上升,以目前中國中產家庭的實際承受能力而言,僅僅能保持一種脆弱的動態平衡,常常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事故或者職業危機等就能徹底打破這種平衡。
在這樣的嚴峻現實下,再加上那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經典名言。
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呈現出日益火爆的局面。基金、保險、信托、銀行理財、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各種投資產品如過江之鯽,讓投資者目不暇接。
許多投資者往往聽到廣告或者親朋推薦,在沒有真正了解產品之前就沖著傳說中的高收益殺奔而去。由于產品更新很快,幾年下來或許會發現,已經購買的大量理財產品似乎并沒有使自己的財富得到完全的保值增值。相反,持續的投入還部分增加了生活成本,形成新的負擔。
其實,投資理財和居家過日子一樣,也要精打細算、量入為出。理財產品絕非買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風險偏好、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考慮來進行選擇。那種只盯著理論收益,而忽略風險的做法無疑是不明智的。
投資者如果把握以下幾點法則,將會大大降低投資的盲目性:1.了解自己,即對自己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可以承受的風險要有清晰的認識。2.了解產品,不要只看廣告,一定要仔細研究產品條款,尤其是在費用、收益、風險、期限這幾方面。3.閑錢投資,必須是拿不影響日常生活的閑錢來投資,而且最好是用留足日常開銷6個月的準現金類資產后的余錢來投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