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邢 力
收入倍增計劃的理論依據是: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如果勞動者報酬沒有隨經濟增長比例而增長,社會生產力與消費水平的巨大反差會阻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只有讓工人和農民收入倍增才能解決國家經濟中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
道理很簡單,中國消費長期不足的根源就是由于老百姓手里的錢太少,更準確的說是在GDP大蛋糕的分割上,政府和企業拿得太多,留給老百姓的太少——從1995年到2008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增長了8.8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了17.7倍,而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收入分別只增長了增長2.7倍和2.0倍。
可見,我國現在的問題已不再是蛋糕還太小不夠分的問題,而是蛋糕分得不公平以及如果不把蛋糕分公平,蛋糕就沒辦法繼續做大的問題。因此對政府來說,眼下分好蛋糕比繼續做大蛋糕更緊迫也更重要。
GDP蛋糕就那么大,要增加老百姓的份額,勢必就要減少政府和企業的份額。民營企業由于身處競爭性行業中,不可能說讓員工報酬倍增就倍增。富士康近日連續兩次給員工大幅加薪的舉動已使得鴻海股價大幅下挫。對政府來說,強行要求企業加薪還不如通過減稅給企業減負,進而使得企業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可以給員工加薪。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更多地直接讓利給老百姓。一方面要提高國有壟斷企業利潤上繳比例,限制甚至減少干部、公務員、壟斷國有企業領導的薪酬,另一方面要把這些省下來的錢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加速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普通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等渠道轉移給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