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劉振冬/北京報道
意外的準備金率上調,不僅加大了流動性回收力度,還加劇了加息預期,首次加息時點可能提至二季度。分析師認為,在加息預期下,銀行理財產品以短期為宜,且信貸類產品收益將有所上升。同時,由于流動性收緊,債券類產品也將受益于債券市場收益率上升。
主題一:加息預期下理財買短為安
“從目前的情況看,年內準備金率未來還有2至3次上調可能,而加息時點也可能提前,但具體尚需觀察央票利率上升速度來確定。”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說。
此前,央行已經分別于7日和12日,提高了三個月期央票和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同時,準備金率上調的緊縮信號更加強烈,宏觀流動性將有更加實質性的下降,一季度信貸井噴式反彈或難以實現。
交銀國際認為,過度充裕的流動性和迅速抬升的通脹勢頭,決定了2010年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且預計未來仍會有緊縮的貨幣政策陸續出臺,或許包括出臺詳細的信貸額度控制指引、年內繼續上調存準率3至4次,以及相機抉擇地加息1至3次等。
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預計,隨著本次央行提前上調準備金率,進一步的加息動作也將很快來臨,最快預計在一季度就有可能實施。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根據發行時的利率水平來預先設計的,如果產品期限內,利率不斷上升,該產品的收益可能仍然只能保持加息前的水平。產品期限越長,加息次數越多,購買者的損失就越大。而且,中間提前贖回,會損失不菲的手續費和違約金。若購買的是短期理財產品,投資者就有機會將資金及時轉換成加息后收益提高的新理財產品。
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在過去的數周中,銀行新發1個月、3個月以及6個月期限短期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突然上升。在記者走訪的北京多家銀行中,主攻的理財產品也是3個月內的短期、超短期保本或穩健型理財產品。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形成了以日、周、雙周、月、雙月和季為周期的產品系列,為有不同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提供多樣選擇。
考慮到越來越近的加息預期,建行理財顧問表示,目前看來,年中就有可能進入加息周期,建議投資者多考慮3個月期到半年期的短期理財產品,或者再關注一下這類理財產品協議中是否有隨利率同步上調的條款。這位理財顧問提醒投資者,選擇超短期產品時要特別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資金到賬的時間差;二是贖回的費率。
主題二:流動性收緊有利于債券類理財產品
央行一系列緊縮政策的另一重要后果,就是債券市場收益率的回升,這將有利于債券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分析師石磊表示,對于債市來說,央票收益率上調無疑將帶動短端收益率上升,回購利率也將隨央行正回購利率的上升而提高。而由于目前政策取向為“緊信貸、寬貨幣”,且資產市場存在下跌的壓力,因此,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將較為充裕,中長期收益率在2010年一季度可能在CPI快速上升和央票利率提高的共同推動下先出現上升,而后在寬裕的資金面帶動下出現后下降的走勢。
分析師表示,此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時點超出市場預期,預計債券市場收益率將呈現普遍上調局面,尤其是中短期利率產品和利率互換市場。預計春節前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將逐步上行至2.0%附近企穩,節后隨著發行量增大,進一步上調至接近一年定存利率。
同時,獲益于監管部門對信貸類產品的限制,債券和貨幣市場類保本型產品占比提升。普益財富的理財市場周報顯示,在信貸理財產品發行驟減的同時,債券和貨幣市場類保本型產品也成為上周市場的主導,而一直占據著市場較大份額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本期的發行數則嚴重縮水。數據顯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本期發行40款,比上期大幅減少了61款,市場占比降至44.9%;保證收益型的產品發行數為38款,比上期增長了7款,市場占比為42.7%;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則發行了11款,比上期增加4款,市場占比為12.36%。
主題三:信貸類產品收益或有所上升
隨著準備金率的上調,緊縮信號越來越強,機構普遍認為貸款規模控制將重現,故此信托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提高。華夏銀行的徐業東表示,準備金率上調后,對于現在已有的一些信托類理財產品,老的產品收益不會影響,因為這些都已經貸款出去了。但是未來,因為市場資金緊張,整體貸款利率會上升。所以,新發的產品,預期收益也會上升。
與此同時,由于去年底銀監會的“111號”文和“113號”文雙管齊下,銀行通過信貸類理財產品或同業轉讓等打包自身信貸資產的蹤跡幾乎難覓。開年第一周,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大幅滑落。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4日至8日的第一周里,商業銀行發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數量為12款,較上一周大幅減少67款,市場占比滑落至13.48%。而之前,信貸類產品一直保持著50%甚至更高的占有率。
普益財富的研究員表示,信貸類產品中有近一半是以本行信貸資產發行,銀監會新規必將影響到信貸類產品的發行數量,但這類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隨著銀根收緊進一步走高。
此外,與信貸類產品盛極而衰的情況相比,隨著外圍市場的趨暖,2010年結構性產品以及QDII產品或將“風云再起”。結構性產品的收益高低實際上取決于產品預設結構與市場實際趨勢的吻合程度,境內銀行在經歷了被動接受境外機構結構性產品的階段之后,已經逐漸加大了產品設計的話語權甚至是定價權,零收益或負收益的概率也隨之大大降低。2010年,此類產品會更多聚焦于震蕩看漲、加息預期以及通脹主題所帶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