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強化銀行渠道能力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才是銀行未來理財業務的發展方向
韓婷婷
銀信合作的信貸類理財產品這兩年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大梁”之一,然而今后卻將面臨發行量銳減甚至絕跡的可能。
來自銀行和信托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一份名為《關于加強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討論稿)》(下稱《通知》)的文件已開始在業內征求意見。按照《通知》規定,商業銀行借助信托平臺發行理財產品購買本行信貸資產,將被禁止。
如果新規得以正式發布,銀行理財將繼禁止投資二級股票市場后,再次失去一個主流業務。那么,近幾年剛剛起步且蓬勃發展的銀行理財市場將何去何從?
信貸類產品或被叫停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副教授吳龍龍介紹,信貸類產品在理財產品總量中的占比普遍超過半壁江山,而在中小銀行特別是剛進入理財市場的區域性商業銀行中,占比更在70%以上。
一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指出,銀行對該業務的高度依賴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希望通過讓利增加對個人客戶的吸引力,二是銀行自身調整資產負債表的需要。
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研究員李旸告訴CBN,在銀行理財產品中,由于收益率與定期存款利率持平,票據類與債券類產品缺乏足夠吸引力。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權益類產品雖然收益率較高,卻承擔較高風險,且主要針對投資額度較大的高端客戶。信貸類產品由于投向銀行的優質信貸資產,以其良好的收益與風險組合獲得了廣大入門級個人投資者的青睞。
而且,信貸類產品還擔當著將銀行表內資產轉向表外的重任,而這也埋下了其被禁的伏筆。
每當國內商業銀行遭遇從緊貨幣政策、信貸規模、資本充足率限制,信貸類產品都是其“表內轉表外”的重要通道。
2008年上半年,由于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銀行信貸規模受到限制。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數據顯示,信貸類理財產品自2008年年中開始一路飆漲,6月份各銀行發行量達126款,較上月增長43.2%,在8月份更攀至161款的高點。
進入2009年,一輪超常規信貸投放形成了充裕的流動性,銀信合作一度萎縮。然而進入9月份,伴隨新增信貸的逐月減少,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卻逆勢增長。9月份,信貸類產品發行量從此前的兩位數激增至218款,11月,更是突破300款,創下了年內新高。
“三季度之后,由于面臨較大資本充足率壓力,銀行希望通過表內轉表外減少對資本的消耗,但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風險。”北方地區一信托公司負責人說。
《通知》在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信托公司不得將銀行理財對接的信托資金用于投資理財資金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產。
“銀行有調整資產負債表的需要,但如不進行控制,相當于信貸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將下降。新規有利于監管方更有效地監控信貸流向與增速,把握風險。”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也表示,這將沖擊銀行理財市場,預計2010年產品發行數量會出現大幅下降。
銀行理財未來發展方向
“短期內肯定會有影響,但銀行可以通過同業間協作尋求變通。”李旸指出,比如建行從信托公司募資,可以置換工行的信貸資產包,工行則可以置換建行的。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銀信合作產品占比雖然較大,但銀行可轉而開發與股票二級市場、農產品大宗商品掛鉤的理財產品。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則指出,強化銀行渠道能力以及客戶投資理財的專業化服務能力的建設,這才是銀行未來理財業務的發展方向。
“從銀行發展歷史來看,銀行提供的產品有其特殊屬性,在大多數時候是金融服務的中間機構。”他說,在風險權益類產品方面,銀行與基金、券商集合理財、信托集合理財相比,并無明顯優勢,且無法自主管理,需要依賴其他機構。但銀行渠道能力強大,集合了基金、券商、信托、保險等幾乎所有業務,客戶資源巨大,網點發達。“業務集成度方面其他機構無法替代。”
因此,他認為,在鞏固外匯等銀行專屬業務的同時,銀行應注重渠道能力與金融服務能力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