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涂艷
近日,荷蘭銀行的某款掛鉤匯率的結構性產品因故提前被迫“宣告”零收益,投資者質疑聲四起。但對于再現零收益的銀行產品,專家提示需要根據產品類別來認定其投資價值,挑選外匯理財產品也需技巧,投資者盲目將零收益歸咎于銀行的做法欠妥。
據了解,該款產品是荷蘭銀行在今年6月中旬發行的一款“漲跌雙贏”系列匯率掛鉤結構性存款產品,該產品設定了兩個浮動參考區間,分別為澳元兌美元即期匯率起始匯率的400個基點和800個基點上下浮動。如果期間一旦澳元兌美元匯率突破上下800個基點,投資者的回報率將是零。而自6月產品運行開始,美元承壓一直創下新低,非美貨幣卻一路高歌,澳元兌美元的匯率不費吹灰之力突破了設定區間,根據產品合約,投資者在產品到期之前即被大幅的匯率波動宣判收益為零。
其實,到期未實現預期收益率的外匯理財產品并不在少數,尤其是結構性產品。根據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外幣理財產品到期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為59款。專家建議,外幣理財產品中高收益的也不少,但是首先需要認清產品的結構。
外幣結構性產品主要分掛鉤匯率和利率兩大類,而對于掛鉤匯率的外幣結構性產品,一般是銀行假設產品存續期間內某個幣種例如澳元兌美元的匯率,而產品一般又設計為兩種:掛鉤匯率的浮動區間和單向看漲或看跌。而上述荷蘭銀行的產品也就是掛鉤匯率浮動區間的典型代表,投資者不需要在購買產品時判斷澳元到底會漲會跌,只需要簡單對澳元兌美元在6個月內的浮動區間進行預判,如果投資者認為期間幣值會較穩定且不可能超過800個基點的浮動,那么也就值得購買。
另外一類掛鉤匯率的產品需要投資者做簡單的方向判斷,即單邊的看漲或看跌。以中國銀行在10月中旬開始募集的一款匯聚寶09102-V產品為例,該產品以澳元為投資幣種,掛鉤的匯率是美元兌日元的即期匯率,在產品觀察期10月22日到明年1月21日的3個月內的某個觀察日,美元兌日元的匯率曾經高于或者等于觀察水平(期初價格 + 3.50),則當日可獲得4%的年化收益。其實該產品的本質就是單邊看漲美元。當然,產品為了降低投資者的風險,還規定的最低1%的保底收益,不至于在看錯方向時顆粒無收。
故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建議投資者:“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有市場因素,也不排除產品設計因素。但對于投資者來說,首先需要認清產品結構,自己的預期和產品的預期較一致時可以考慮購買,千萬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