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零花錢是孩子學習理財第一步,但父母也需要了解什么時候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以及給孩子多少零花錢合適。當孩子知道零花錢怎么花后,他成為未來理財專家的第一步也就開始了。
文/天明
世界上所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應有享受零花錢的權利。零花錢對于孩子并非一無是處,哲學家培根說過:“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在金錢上過份吝嗇于他,孩子在性格上將會變得猥瑣”。的確,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學會怎樣使用錢,成年后其財商就會非常低下,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是應該的,因為這樣能讓他盡早地認識錢和學會正確使用錢。但在對待孩子的零花錢問題上,有幾點要特別地注意:
適時給錢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小學四年級就應有支配零花錢的權利。雖然這時孩子還缺乏自理能力,但是,錢能換物的理財理念已經形成。同時,隨著孩子的成長,脫離父母獨立生活的時間相對變長,在相對獨立的時間段,孩子有可能面臨一些需要花錢的事情,如天熱口渴需要買礦泉水或冰淇淋解渴等,并且在這個年齡,獨立打理私人財務的意識開始萌生,孩子開始能計劃到將來,能為今后的打算而暫時地克制自己。
適量給錢
給孩子多少零花錢,這決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零花錢不能隨要隨給,最好定期發放。零花錢也不宜過多,過多的錢會淡漠孩子的理財觀念。那么,到底每月給孩子多少零花錢比較適宜?
父母在與孩子協商前,最好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了解同城、同校、同年級學生的零花錢水平,大體在一個什么水平線上。對孩子的零花錢數額,不能太小氣,也不能過度,最好維持在同年級孩子的平均線左右。
◆了解孩子有哪些正當消費的經常性項目?這些商品的價格如何?并適當予以指導。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應有不同的零花錢標準。根據孩子的年齡,可每兩年為孩子漲一次“工資”。若遇物價上漲,父母應主動為孩子漲“工資”。
給孩子支配零花錢的權利
電視《實話實說》欄目曾演過這樣一個鏡頭:一位母親和十來歲的孩子在攝像機前忘我地爭論。原來孩子拿母親給的錢,買了母親不滿意的東西,所以,母親就訓斥道:“錢雖然給了你,但那是我掙來的,不是你的,你沒權不通過我亂花。”孩子反駁:“怎么不是我的?你給了我就是我的。再說,我沒有亂花,那些都是我認為必需買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花錢也有他們的道理。也許在父母眼里是浪費,在孩子眼里卻絕對是物有所值。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不宜過多地干涉孩子零用錢的用途,應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使用這些錢。即使買了不實用的東西,孩子也買到了教訓和經驗。若父母干涉孩子的錯誤,就會破壞孩子成長的進程,剝奪他們獲得生活經驗的機會。
教孩子制定理財計劃
當然,讓孩子決定零花錢的使用不等于放任自流,要在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加強家長的監督作用。如果你在給孩子零花錢的同時,對零花錢的使用加以關注,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孩子計劃,給孩子提供參考,孩子就會對花錢有正確的概念。這就要求家長教會孩子制定理財計劃。消費計劃應包括用錢的數目、時間、詳細的用途。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盡可能多地考慮孩子對這些錢的支配意見。待孩子年齡稍大,可以獨立擬定計劃時,不妨讓孩子自己擬定消費計劃,父母只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如,錢除了購物之外,還可以有哪些用途?消費計劃一旦制定,就要要求孩子按計劃執行,父母定時進行小結,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TIPS:國外父母如何對待給孩子零花錢
日本:用金錢傳遞“魔力”
日本的山本教授認為,孩子的零花錢作為一種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們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山本說:“打個比方來說,金錢仿佛是一種很有魔力的東西,如果父母給孩子一些錢,那就意味著他們向孩子傳遞了這種‘魔力’,因此他們會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如何使用這種‘魔力’。”
在日本,父母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開銷。第二種是根據孩子的要求或愿望來給孩子零花錢,每一次和孩子協調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美國:從零花錢到理財
美國父母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美國父母盡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制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錢的使用,則由孩子全權負責,父母不直接干預。但孩子因使用不當而犯錯時,父母不輕易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美國父母教會孩子如何存錢。通過減少送給孩子昂貴物品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向孩子解釋:如果將來想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就不得不在當前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存錢的習慣會使孩子珍視自己勞動所得。
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和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后,父母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么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
新加坡:倡導儲蓄
“節儉和儲蓄是美德”,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終牢固不變。從銀行存款額看,新加坡全國中小學生1992年參加儲蓄的百分比超過53%,平均每名學生大約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學生如此會存錢,在于社會與家庭、學校的合力引導。教育部、郵政儲蓄和銀行每年都開展全國性的校際儲蓄運動。在這種環境下,許多孩子都成了儲蓄迷,他們為了防止自己花錢大手大腳,連提款卡也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