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拍喜劇片的導演存在一種偏見,認為影片中的多話嬉皮的喜劇主角是導演虛構出的最純真的自我形象,而在現實中,他們卻是異常的古怪和安靜。
帶著這種先入為主的觀點,我對香港喜劇導演馬偉豪進行了采訪。
余后,這種偏見不攻自破。
文/燕云天天
如果說香港八十年代的喜劇片以王晶馬首是瞻,九十年代后期至今,馬偉豪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80年代末期曾從師與著名喜劇片導演高志森門下的馬偉豪,是目前香港最高產和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喜劇導演之一。《百分百感覺》、《河東獅吼》、《同居蜜友》、《新扎師妹》、《下一站天后》、《地下鐵》等一系列城市生活喜劇不僅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更是奠定了其影壇地位。
馬偉豪的喜劇片多以不斷更新的城市生活為背景,清新的愛情故事和青春偶像的表演詮釋著當今男女另類的年輕和生命力。他們可以為了一鍋牛肉湯奔走,可以吃著冰棒感受幸福,這種表現看似幼稚和非成年,而這就是年輕的本色,一種“不可理喻”的天真,仿佛因為他們的存在,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可愛。
在對馬偉豪導演的采訪中,我們問他是否自己相信片中人物的“反常行為”,他笑了,說:“這些曾經我都做過,生活的美好取決于你如何看待它,我是樂天派。”。
理財讓生活更美好
在電影中,馬偉豪導演運用大量的顛覆手段來制造搞笑情節,大量的“正常”的情節里加入“不正常”的元素,使整個故事帶有神奇的浪漫色彩,一切的出位,一切的夸張在這樣的一個氛圍里,變得清新可愛起來,恰恰與觀眾的心理預期不謀而合,讓觀眾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感。這些正印證了馬偉豪導演所說的:“我的電影觀就是讓看過我的電影的人,認為生活會是美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馬偉豪也導演著自己的人生,他的理財觀如同他的電影觀。“理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自己的定義,在我看來,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理財會使生活更美好!”
已經步入婚姻殿堂的馬偉豪業余時間更多愿意與家人和朋友分享,和太太一起逛街,和朋友們一起吃飯聊天。期間,就會產生一些消費。“對于日常花費,不要因為目前經濟環境不好或者要做理財,就一味地節制,生活的開銷要分為合理的與不合理的,不合理的花費是我們要杜絕的。”馬偉豪告訴我們,一定要建立應急錢帳戶,以備不時之需;在平時消費的時候,做到量入為出,養成儲蓄的習慣。
做好主業,才是理財的基礎
眾所周知,香港人投資意欲高。現在的香港已經形成全民皆“炒”時代,除了“炒房”、“炒股”外,還有“炒車牌”、“炒金銀”、“炒號碼”、“炒名牌”等等,賺錢機會無所不在。同時,由于香港是一個出產“富豪”和有著眾多中產階級的國際城市,生活品味較高,往往最新的國際流行產品會第一時間流入,香港人的消費意欲也隨之較高。
“香港人經常說,一個繁榮的國際都市的確遍地金黃,但只有頭腦靈活的人才能撿到!在香港,人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投資的機會,而且,銀行的理財師都十分專業,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增值保值的財務策劃方案。”馬偉豪表示,他也曾經關注過股市和樓市,打算找適合的時機進行投資,但現在做為導演,大部分時間都屬于劇組。“主業做好,才是理財的基礎。才是對自己以及家庭的負責!”
采訪結束后,我們需要對馬偉豪做一個總結:他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不僅在于他是位產量豐富、有票房保證的商業片導演;更在于他對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追求。
也許有人會說,在他的影片中找不到深邃的思想,嚴肅的意義,經典的臺詞,過目不忘的人物,但,不去思考,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在快餐文化,速食時代,社會壓力之下,也許我們更需要的是那一刻的輕松和安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