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暫停9個月之久的IPO終于在6月重新啟動,首單桂林三金也定于本月29日進行網上申購。雖然新股改革制度昭示了新股上市并非包賺不賠,但是摩拳擦掌的投資者還是不在少數。究竟是直接“打新”還是通過其他產品間接“打新”,抑或二者并用呢?
⊙本報記者 涂艷
銀行打新產品吸引力小
距離桂林三金網上申購時間尚不足一周,而原本應該進入火熱銷售期的銀行打新產品卻難覓其蹤,“市場上那種針對單只新股的產品將越來越少。”走進招行在上海浦東的一家支行,記者被理財經理告知。記者調查后發現,除了2008年以前發行、個別銀行還在運行的打新產品外,在IPO重啟之后確實很少有銀行發行了打新產品。
新股改革制度施行之后,單個投資者只能選擇網上或網下一種方式打新股,并且只能使用一個合格賬戶申請打新。“對于銀行來說,網下配售有3個月的禁售風險,產品的保本很難做到,也跟打新產品的設計初衷不符了;而在2008年以前的很多產品就已經選擇了單一網上申購的方式,多數在上市首日就拋售,投資者資金有保證,且收益不錯。”工商銀行浦東分行理財師李吉告訴記者。
而如果銀行選擇網上申購,又因為受到“網上打新資金最大只能有發行規模的千分之一”規則限制而直接影響發行規模。以桂林三金這只小盤股為例,網上發行3680萬股,以發行價20元計算,單個賬戶的最高申購限額即為73萬元左右。“如今產品的規模會很小,個人資金實力強的投資者就能直接申購。加之IPO重啟之后,新股上市的溢價率以及中簽率如何都還有待觀察,所以銀行對此都比較謹慎,寧缺毋濫嘛。”李吉表示,“所以以后打新產品可能會因為規模和收益率的限制而越來越喪失吸引力。”
用債基“打連接”不再可取
之前,很多投資者擅長運用債券型基金來再次打新,博取雙重收益。而如今,理財師建議投資者:這種利用債基“打連接”的方式或許不再可取,而要事先盤算一下其中的交易成本。
“因為打新對債基的凈值拉動有比較明顯的作用,而凈值的拉升則是在新股申購上市之后才有所體現。所以在網上申購的資金解凍之后,很多投資者又利用這筆錢去購買債基,從而博取了兩次新股溢價的收益。”李吉向記者解釋了“打連接”的原理。
記者了解,一些債基特別是新成立的債基由于資金量充裕,非常樂意以其充足的資金實力參與到新股的網下配售當中,而更高的中簽率也確實對債基的凈值有所拉動。而一般網上申購3日后即解凍,故也提供了普通投資者及時介入博取二次收益的機會。
“但是,現在債基開始收取贖回費了,短線交易的成本明顯提高,而由于今年債市表現差強人意,債基本身的收益率就很低,所以投資者會陷入持有和拋售的雙重尷尬之中。”李吉不建議投資者利用債基“打連接”。“同時,現在也有某些債基會為了保留原有客戶的利益,而在新股申購至上市期間停止債基申購,這就是為了防止短線操作者攤薄收益的表現。”
不如直接打新
此次IPO重啟之后,個人投資者的中簽率到底能提升多少、上市首日的溢價率有多高、抑或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疑慮都存留在各方的腦中。“但是,對于首只重發的新股,特別是小盤股,市場的炒作預期還是挺濃烈,多數投資者應該不會放棄這個打新股的機會。”北京某家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預計。
“我也建議投資者嘗試直接打新,至少在成本上和投資節奏上比較有優勢。”李吉建議。
之前不論是銀行打新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或者信托產品,投資者均需繳納信托費、銷售手續費以及業績管理費等諸多費用,例如工行在去年1月發行的一款增強型新股申購產品為例,單一產品的基本費用為1.2%,而6個月之內贖回的話還得支付0.2%的贖回費,如果購買10萬元則可能需要1800元的費用。
除了可以節省費用支出外,個人直接打新還比較容易控制節奏,投資者可以選擇在上市首日賣掉,更可以觀望幾日等待股價的上漲預期兌現,相對于產品多數選擇首日即拋售的節奏來說,個人直接打新更加具有自主性。同時,由于新股改革制度的出臺,網上申購對于資金實力達到幾十萬甚至更高的個人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一方面他們不需要受到千分之一的限制,另外從規則上看個人投資者的中簽率也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