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貨緊縮時期過于專注手握現金也許不是最好的理財方法。
文|CBN記者 崔鵬
通貨緊縮這個詞在現在其實是一個很敏感的說法,因為對這個經濟現象專家們還沒有定論。這種求證的難度在于,各種測量指標只是個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比如通貨緊縮會出現商品價格下降,投資減少,但是你不能說投資減少商品價格下降,就算是已經能夠證明出現通貨緊縮了。好在《第一財經周刊》理財欄目目前還沒有驗證復雜的經濟現象的任務,我們只要對公司人提出一些適當的理財建議就好了。
還可以投資股票么?
如果按照傳統的經濟危機的定義,就是生產過剩而造成通貨緊縮。還記得在政治課本中美國資本家往海里倒牛奶的情景么?如果是那樣的話,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下降,股票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家庭連生活都出現問題,肯定會把資本市場上投資的資金撤出來,那樣就將造成股票進一步下跌,如果這個邏輯鏈成立,再加上投資者的恐慌心態,在通貨緊縮時期購買股票就等同于購買毒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資本市場大幅下瀉,最高的跌幅超過80%。但是在此后的80多年里,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出現過很多次通貨緊縮時期,而股市并沒有像邏輯中所推導的那樣單邊下跌。比如在1950年,美國在戰后經濟的發展有點過快,在1950年經濟萎縮,當年CPI為-2.08%,而當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卻達到22.6%。雖然在2002年的通貨緊縮中標準普爾大幅度下跌超過20%,但是總的來說,根據 Leuthold Group對1872至2002年間各個中度通貨膨脹和中度通貨緊縮階段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進行的考察,他們發現輕微的通貨膨脹并不會毒死券商和分析師,在物價跌幅平均處于0至2.4%的年份,股市的年回報率為相當不錯的14.6%。
在中國,通貨緊縮和資本市場的漲跌顯得關系并不緊密。在有資本市場后中國出現了兩次通貨緊縮:第一次是亞洲金融危機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連續22個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現連續10個月的下跌。在兩次通貨緊縮中上證指數分別上漲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個心理素質強健而且喜歡鉆牛角尖的投資者在貫穿這次超級通貨緊縮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話,在這次通貨緊縮結束時還會有超過9%的收益率,而且其中沒有包括股票分紅的部分。雖然這5年的收益率只有這么多,但這也足以證明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通貨緊縮并沒有那么可怕。這種股市對通貨緊縮的偏樂觀反應很可能與各國政府奉行的凱恩斯主義有關。因為在通貨緊縮期間政府加大了市場的流動性,這些資金不一定真的用于實體投資,有很多回流入資本市場導致市場活躍。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自從1986—1990年日本經濟高度繁榮的“平成景氣”時期以后,它就一直籠罩在通貨緊縮的陰影里,日經225指數從1990年最高的近40000點一直下跌到現在的不到8000點。如果在這種情景下想從股票市場賺到錢簡直太困難了。不過相信有力的中國政府不會讓經濟不景氣轉成日本式的慢性病。
固定收益產品也會有風險
雖然在通貨緊縮期間股市不一定就是下跌,但很多投資者會把資金轉向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債券或者信貸類銀行理財產品。然而,通貨緊縮時期央行一般也會不斷降低利息,這就將導致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加大。
這種風險主要是來自降息使得在銀行發售信貸類理財產品的企業會因為利息降低,提前還清舊債再借新債以降低利息成本,而這種“換債”導致銀行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下降,以前發行的高收益產品提前終止。而無擔保的企業債也由于通貨緊縮變得風險增大。
有一點需要公司人投資者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安全性而投資不易變現的長期投資品種,例如不能轉讓的長期企業債或者國債,它們不但使投資風險加大,而且在通貨緊縮結束后的通貨膨脹期里,也會讓這種投資者吃盡苦頭。
現金沒那么管用
在通貨緊縮時期保留現金是個不錯的主意,因為物價在一天天下降,而消費者和投資者還在預計他們的購買標的價格會繼續下降,所以他們還是不會出手購買,這又導致了物價進一步下降—這就是通貨緊縮形成的原因。所以,如果保留現金,那就等于在相對地享受戰勝CPI的成果。
但這前提是通貨緊縮真的長期盤踞著我們的經濟生活,可現在它到底來不來還說不清楚,來多長時間也說不清,在中國信貸消費正在不斷被年輕一代公司人接受的情況下,即使出現通貨緊縮想來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如果把手中的金融資產全變成現金,也就是呼應現在流行的“現金為王”的口號也是有風險的。就像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所告誡的“隨著金融局面的進一步動蕩,持有這些現金的投資者會越發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到自鳴得意的地步盡管這些現金不能帶來任何收益,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購買力在不斷下降。”
職業值得好好盤算
在通貨緊縮情況下,物價不斷下降,對消費者來說本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對于多數人往往是所失大于所得,收入降低特別是周期性行業公司的獎金降低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收入預期,也就是說雖然物價降低,但是消費者的收入預期降得更快。正像弗里德曼的假說那樣,在通貨緊縮時期,消費者容易把自己的長久收入預期預測得比較悲觀,而人們的消費也正是根據長久收入預期來決定的。
另外,通貨緊縮還會影響到公司人的職業選擇。一般公司為了化解逐漸下降的銷售額對公司帶來的影響,會通過裁員或者降薪平抑損失。而公務員等職位不會因此受到降薪影響,相反還會坐地升值,可以預見它們還會受到更多的追捧。所以,應付通貨緊縮,更慎重地考慮好職業問題也是我們要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