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漫全球的金融危機,或多或少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有些變化未嘗不是好事。
比如節省,這種被中國人視為傳統美德的生活習慣,如今在都市白領中正重新流行開來。
這是一種回歸,更是一種跨越。
典型的新節儉生活
金融海嘯在美國一聲巨響,余波卻在全世界回蕩。
張麗雖然并未覺得經濟危機讓自己到了節衣縮食的地步,卻還是發現生活起了些許變化。
她愛喝豆漿,曾經一度每天早上到“永和豆漿”去吃早餐。可最近受到同事的帶動,也在網上購買了一臺豆漿機,開始自己制作豆漿。頭天晚上把豆子泡上,早晨起來一邊磨豆漿一邊洗漱,兩不耽誤。再配上超市里買的速凍包子、花卷和自己拌的醬菜,她和老公一頓早飯也就花十元錢,而要是在“永和豆漿”,二三十元錢是起碼的。
看到網上有些白領發起了“捂住錢袋子,拒絕打車”的倡議,平時經常打車的張麗也打算試一試。按照帖子里的經驗介紹,每次出門會見客戶前,張麗都預先查詢好出行線路,盡量采取地鐵加公交的出行方式。“只要提前出門,多花一點時間,一個月就能省下好幾百塊錢。”
張麗所在的這家企劃公司地處繁華的南京東路,原先她經常外出吃午餐,開銷很大。最近公司添置了微波爐和電冰箱,和其他大多數同事一樣,張麗開始自帶午飯。自己做的飯菜不但更加美味可口、營養均衡,而且每月還能省下一筆飯錢呢。張麗估算了一下,在外面用餐,按每頓15元算的話,一個月也要300多元錢,而現在只要晚飯順便多做一些,花不了多少錢。張麗還和同事一起在網上購買批發的水果,一箱柚子連超市價格的一半都不到,這樣每天午餐還有水果吃。
林希天生喜歡購物,感覺衣櫥里永遠都是“少一件”,但現在她的購物觀也發生了轉變。“過去我習慣做‘月光族’,花半年薪水買一個名牌包,信用卡常常刷爆,要父母幫忙還錢。最近周圍的朋友都在議論金融危機,東西當然還是要買,不過大家在一起比的是,誰買得好、買得精。”林希減少了去大商場購物的機會,而改去小店或網上購物。剛剛購買了一件風衣的林希開心地說:“大百貨公司一件風衣動輒上千元,而我在淘寶網上買的這件外貿原單風衣才300多元,說實話看起來沒有太大差別。”
“省錢過日子在我的朋友圈子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誰要是買了正價的衣服準會被看成‘冤大頭’,去KTV或酒吧喝酒也已經是最老土的提議。”林希頗有感悟地說:“其實,只要花一點心思,用少的錢也同樣可以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節省,但生活得更好。這就是時下都市白領熱衷的新節儉生活。
勤儉持家新招種種
如何省錢?從哪里省錢?這是時下互聯網上最流行的問題。
以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而如今,各種省錢新招層出不窮。
一是綠色環保型
上下班采用走路的形式,便是一種既健身又環保的節省方式,把走到公交車站和地鐵站的這段路程當作是用來鍛煉身體的機會,難道不比花上好幾千元去健身房保持身材要經濟實惠得多嗎?而每天選乘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也是務實、易行的環保舉動,可減少交通流量,美化城市環境。此外,還有網友提出減少唱卡拉OK、大吃大喝等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節儉的聚會,例如周末和朋友一起爬山、逛公園、打羽毛球等。
二是自己動手型
“自己動手最光榮”成了時下不少白領的行動指南。“我昨天買了一些羊肉和豆腐,回家做了羊肉燉白菜和皮蛋拌豆腐,老公吃得非常滿意,一個勁地夸我能干。這一頓晚餐算下來,也就花了40元左右,好吃又健康。此外我還有個建議,那就是燒開水喝,可以泡點綠茶、紅茶或花茶,排毒養顏,而且比純凈水劃算……”在不少生活購物網站上,這類帖子很受歡迎,其中年輕人占了大多數。正如一位網友所說:“自己動手不但省錢,而且味道足。”
三是精打細算型
這種省錢方式因為有了網絡而如虎添翼。比如,不要輕易扔掉家中的閑置物品,不少白領論壇、社區論壇都流行“以物易物”,有空上去逛逛,說不準就能換到需要的東西。不要錯過商場、超市、餐飲店免費辦理會員卡的機會,因為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優惠。不要輕易出手購買最新款的服飾,看中新款不妨等一等,因為節日及周年慶等期間,商場一般會有打折促銷等活動。能用skype、QQ等網絡電話的就別用手機,能發短信的就別打電話,能發飛信的就別發短信,網絡電話能節省一大半話費。學會網上購物,例如買書等,網上通常會有3~8折的優惠。嘗試一下“拼生活”,上下班拼車、購物拼單團購等,分攤原來一個人的開支。
四是未雨綢繆型
過日子要講究計劃,“網上賬客”隨之誕生。所謂“網上賬客”,說白了就是在網上記賬。現在有專門的賬客網,網友開通賬號后,就可以設置個人賬本,記錄每天的收入和支出。網上系統會在每月自動統計各項花銷的金額以及所占比例,并提出善意的節支建議。賬客們還可以在網上“曬賬單”、寫“賬客日記”,交流省錢心得,互通打折優惠信息。此外,也有網友建議,外出買東西之前,先擬好購物清單,將需要的東西一一列出,按單進貨,單子上沒有的堅決不要。
和傳統意義上出于困窘而產生的省錢不同,這些新的節省方式并不以犧牲生活質量、減少生活內容、降低人的欲望為目的,而是回歸到生活的本真,因此反而讓人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當節省成為生活方式
有時候,節省還有意外的收獲。
曹舒去年剛生下女兒,體重比原先一下子多出10公斤,她嘗試了各種方法減肥,卻都收效不大。今年初,單位里有幾位同事先后買了自行車,改開車為騎車上下班。曹舒也動了心,買了一輛自行車。剛開始的幾天,她騎得氣喘吁吁,甚至想要放棄,但在同事們的鼓勵下,終于堅持了下來。才2個月時間,她就嘗到了騎自行車的“甜頭”:不但每月節省了300元錢,而且她的體重神奇地減輕了8公斤,恢復了往日的苗條。
與曹舒相比,汪小娟的收獲更是出人意料。汪小娟和老公結婚3年,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漸漸取代了瑰麗的浪漫夢想。每天下班,他們各自在單位里吃完晚飯,回家一個上網、一個看電視,甚至一天都互相不說一句話。而如今,他們下班就約在菜市場碰頭,一起手拉著手買菜,然后再一起回家做飯,這難道不是最浪漫溫馨的事嗎?有一次,汪小娟的老公還買了一顆大白菜舉到她的面前說,這是我送給你的綠玫瑰!
對于曹舒和汪小娟來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種節省的方式不再是她們一時的應景之舉,而已成為融入她們生活的一種習慣。
其實,幸福的生活就是這樣簡單。它不關乎錢多錢少,而在于找到生活中自然、輕松的樂趣。
有人把節省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種方法而進行推廣,然而殊不知,這種中國的傳統美德卻為今天的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它已經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傳統回歸,而是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實現了跨越。今天,我們節省,是因為我們拒絕浪費,拒絕奢侈,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有品質。這種從物質到精神領域的簡單,使節省已經完全跳出了傳統的意義。
該消費時消費,該節省時節省,不僅學會怎樣更好地省錢,還要開拓出一種更有質量的新生活。
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