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前提要)對于自己的投資,還是應當選擇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和市場。在投資產品中挑選出一些我們比較容易獲得信息渠道、容易把握的產品,理解自己投資的產品,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如何產生收益的,才能夠有效把握其中的風險。
文/本刊記者 尹娟
講究安全生財,并不是說要一味地追尋無風險收益或是低風險機會,經濟學課本告訴我們,那樣的結果是我們只可能獲得較低的回報。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之下,提高我們的生財潛力?投資自己所理解的產品,便是第一招。
用自己的強項生財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不會去投資自己不理解的商品。這位投資巨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和財務資料,在“理解”的基礎上,他對自己所投資的公司、股票有著不同于常人的認識和見解。
巴菲特把投資作為了自己的事業,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們來說,不可能像他那樣成為專職的投資者,但是相對而言,我們在選擇投資產品的時候,也要選擇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產品、市場。
2007年年中的時候,記者認識了一位朋友,她專門做玉器生意,對于各種玉石、工藝如數家珍。她很坦誠地告訴我,這幾年玉石的價格漲了很多,她的生意也賺了不少錢。2007年夏天,正是股市最為狂熱和火爆的時候,看到周邊很多的人都在炒股票、買基金,她也很心動,拿出了一些錢去買股票。
“可是我對證券投資一無所知,幾個月下來已經虧了好幾萬元。”這位朋友才知道,股市中賺錢并沒有那么簡單。“如果我把這筆錢拿去進貨,而不是買我一無所知的股票,這兩個月可能已經賺回了四五萬元。”
對于這位朋友來說,她的長項是豐富的玉石鑒別知識,她對于玉石產品的投資有著高于普通人的理解能力;而她的短項是幾乎為空白的證券投資,然而正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之下,“全民變股民”的浪潮就是一種,她卻放棄了自己的長項,改用自己并不理解的股票、基金去賺錢生財,這樣的財自然賺得有點“懸”,更談不上“安全”了。
注重理性判斷
盡管上面的例子是個案,但放在很多投資者身上都是一樣的道理。很多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的時候,“跟風”、“人云亦云”是兩個最典型的錯誤,別人說好,市場覺得這個產品好,就跟著進行投資。然而事實是,投資者對于產品并不理解,甚至還無從消化產品的賺錢原理究竟在哪里,就已經拿出積蓄進行投資了。對于這樣的投資者,又談什么“安全生財”?
2009年的情況還有點特別,無論是機構還是投資者都變得異常的保守,從產品的選擇角度來出發,供投資者所選擇的產品也變少了。在投資產品數量減少的情況下,理性地進行投資選擇就更加重要了。
首先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了解你所投資的市場。普通投資者雖然無法達到專業人員的“深度”,但是相對而言,對一些產品和市場,我們會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把握其中的信息,也較容易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這些產品和市場便是我們首選的投資領域。
其次,理解你所投資的產品。不同的產品類型,有著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原理。問自己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這個產品是如何幫我賺錢的?”如果你能夠用簡單的幾句話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那么至少說明了你對投資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這一點對于那些設計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投資人來說,顯得尤其地重要。去年就暴露出很多投資者由于無法理解產品說明書,隨意簽寫風險認知書,而當風險真正來臨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盲目性。
最后一點是,對投資中的風險進行合理的預估。在理解產品的基礎上,投資者大致能夠對產品可能出現的風險有所預估,哪些風險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哪些風險超出范圍,但有預備的措施進行彌補(如止損和控制倉位),哪些風險是投資者無法承擔應當放棄的。一句話,只有充分認識到投資產品的風險與機遇,才能避免承受不能承受的損失,理財才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