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利率由負轉正,資產增值利于儲蓄回流,理財師建議——家庭資產配置不必僅盯儲蓄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喬倩倩)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CPI漲2.4%,低于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結束了連續23個月的負利率局面。
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正利率意味著居民存款得到的實際收益將增加,銀行賬戶短期可作為資金的蓄水池,但可考慮配置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以及保險產品。
正利率對儲蓄回流影響有限
央行數據顯示,11月居民戶存款增加3827億元,同比多增四成半。此數據表明盡管央行連續降息,但在資本市場低迷情況下,居民儲蓄熱情不減。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零售銀行部張海彪稱,正利率可使居民儲蓄不再面臨資產縮水的壓力,沒有投資經驗或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會對此比較敏感,近期儲蓄增加更多是因為市場投資機會不多,銀行賬戶暫時作為資金的蓄水池,正利率只對一些沒有投資計劃的保守型投資者起作用,對于風險偏好型的人來說,在投資機會較好時,即使負利率也不會把錢只放在銀行。
負利率有可能再現
多位分析師預測,明年CPI可能會在2%~3%之間波動,而個別月份可能出現負值,尤其是在明年初出現負值的可能性較大。“即使CPI為負,也只是個別月份,全年CPI有可能在2%~3%之間,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5%,以108個基點的降息預測來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將降至1.42%,而且中國出現零利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不排除繼續負利率的可能。”
據風險收益配置存款
正利率時代,銀行存款期限是否越長越好?
廣發行一位理財師說,即使正利率有利于資產升值,但在降息周期下,收益會繼續走低,此時應關注收益更高的保本穩健資產,對于短期存款來說,一般不要超過6個月。
可配置債券型基金
銀行業內人士建議,市民應注意根據風險、收益以及流動性的要求對資產進行搭配,除存款外,可關注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穩健性產品,盡管近期債券型基金收益率有所降低,但高于銀行定期存款,并且可隨時進出,流出性較強。另外,還可通過保險將財務風險轉移,如果風險承受能力強,還可選擇超跌藍籌股抄底,同時外匯、期貨市場也可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