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光一
海嘯,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金融海嘯,巨額虛擬經濟瞬時煙消云散的經濟災難。在目前的情況下,人們既難以預測也難以躲避。特別是發生在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剛剛涉足全球投資的投資者則更難預測和判斷了。投資者總希望投資平安有贏,誰也不愿再度遇上美國30年代的股市大崩盤,經濟大蕭條,但是,投資的大趨勢也不是以投資者的意志為轉移的,金融海嘯,偏偏讓當下的投資者都遭遇了。
面對巨額財富頃刻消失的金融海嘯,投資者該有什么應對呢?從成熟市場已遇到的災難案例觀察,從容應對,堅持長線,可能是規避災難,減少損失的最佳對策。有海外財經人士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命題,如有一個料事如神的波假操盤手,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間,都能十分正確地判斷出標普500指數每一年的走勢,都能在最佳的時機進場買貨,都能幸運地躲過每一年的下跌,穩穩當當地贏得每一年的漲幅,那么,30年后,將可獲得百分之二千以上的收益。凡有投資經驗的人都覺得要達到如此境界,非“神”不可吧?可是,誰也沒想到,假如投資者在這30年間,采取完全不理睬股價波動、也不考慮買入時機,僅是單純的長期投入、持有,如此簡單、笨拙的做法,收益并不比神奇的波假操盤手差太多。其主因就在于時間的復利,讓投資有了長期累積的效果。這一從容應對,長線投資的投資思維,遠遠勝過錙銖必較的短線做法。事實上,在正常的投資中,資金的進出,必然產生空窗期,若欲增加戰役次數填補空窗期,又會同時增加出錯的機率,這是短線操作的先天局限,這也是長期資本遠勝短線資金操作的根本因素。
有統計資料顯示,被視為股神的巴菲特買入和持有的股票,約有90%有過套牢的紀錄,還有一買就套的難堪。如可口可樂買入,就跌去30%;經過審慎評估才買的華盛頓郵報,也跌去20%;中石油H股帳面虧損達3年之久。對此,股神以自己半個多世紀的成功投資經驗告訴投資者,股價的短期變動對我們完全沒有意義,充其量只是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能以更吸引人的價格增加持股而已。
金融海嘯降臨后,全球金融資產被大幅低估之際,目前握有現金的投資者,可能就是大贏家了。既然這場金融災難被格林斯潘視為百年一遇的大危機,難道就不是空手者隨時尋得買點的大契機嗎?握有全球最多外匯儲備的中國機構投資者近期動作頻頻,購買全球資產的新聞不斷,這可能是中國由制造大國向資本大國做出歷史性轉身的一次大機遇。盡管,此前買入的資產,目前被套,甚至要付出學費,但是,海嘯終有平靜時,屆時,借助這一百年一遇的大契機,從而實現這一歷史性的轉身,豈不美哉?這對于目前剛剛進入全球市場或想入還未入的投資者也是一次啟示,現在進入,與此前進入者相比,不是已贏在起點上了嗎?
當然,這場金融海嘯也有贏利者。有報道稱,在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案中,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已成大贏家,將獲利15億美元。雖然,去年12月起淡馬錫買入美林的股價,高于金融海嘯時的交易價,形成浮虧。但淡馬錫與美林簽訂了防止虧損的附屬條款。而美銀收購美林的方案,又使美林收購價溢價7成。這就是說淡馬錫的這筆生意,虧損,美林要賠,贏了,卻是淡馬錫的。在大災難下,不僅沒虧損反而有盈利,這對中投公司等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如何在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里,為國家和廣大人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了一個范例,也為廣大投資者繼續錢進海外,買入低估或超賣的優質資產,也提供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