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林靈
如果退休是不同人生的相同結果,那么養老便成為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人生的最后幾十年里,我們的養老該交給誰?
養兒防老
養兒防老,這是一個橫亙歷史的古老詞語,今天似乎也還富有生命力。生活中確實還有一些人有著這樣的打算,希望子女能負擔起自己的養老問題.但實際上,子女們能擔負起嗎?
據央視在全國10個大中城市對 1010人作的電話調查顯示,在問及理財計劃當中是否有為父母養老做準備時,大約只有11%的人認為準備了養老金,但實際是不是真的就夠了,會不會用好?卻仍是一個沉重的問題。
退一步想,即使子女們有為父母養老的心愿,但他們是否都有這樣的能力呢?隨著中國人口逐漸形成“4-2-1”模式(雙方父母、夫妻倆、一個孩子),夫妻倆要供養4個老人,如果壽命增長,甚至有可能供養8個老人,這將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更何況,社會競爭的加劇,年輕人將面臨諸如住房、子女養育等經濟壓力,生活的重負和艱辛已經讓他們苦不堪言,又談何能力來為父母養老?
不難看出,養兒防老的古訓實在有些過時.在不久的將來,恐怕多數的中年人面對自己年邁的父母和祖父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政府買單
兒子指望不上,很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認為政府應當為自己的養老埋單。但事實上,政府所能提供的社會保險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養老保障。
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預測,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2億,占總人口近25%。另外一個數據預測稱,到2025年,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和退休金受益人數的比例將大大低于1。這就意味著,到2025年,我們可能還未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卻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未富先老的先天不足帶來了很多問題:不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養老保障的負擔正日益沉重;老年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養老方式已不能適應老齡化社會的要求。未富先老意味著靠過去那種傳統的養老制度今后也許根本養不起那么多老人。
而事實上,目前政府所提供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范圍也僅覆蓋了全國15%左右的人口,且社保“保而不包”的特點也給其養老功能打上了一個問號。據測算,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的平均替代率約為40%,也就是說,退休后能領到的養老金約占退休前工資的40%,而這樣的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自我規劃
要想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就需要從年輕的時候就做好合理規劃,在財力上做好充足的準備。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考慮養老的問題,是不是太早?理財專家忠告,這樣的想法是一個誤區。
來看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60歲退休,到時需要100萬元的養老金,看看從不同的年齡段開始準備,差異究竟有多大。
不同年齡段籌備養老金需投入的金額
開始準備年齡/歲 |
距離退休/年 |
年投資回報率(%) |
每月投資/元 |
22 |
38 |
8 |
338 |
25 |
35 |
8 |
436 |
30 |
30 |
8 |
671 |
35 |
25 |
8 |
1051 |
40 |
20 |
8 |
1698 |
45 |
15 |
8 |
2890 |
50 |
10 |
8 |
5466 |
55 |
5 |
8 |
13610 |
從表中可以看出,要達到60歲100萬元養老金的目標,從22歲就開始準備的話,每個月只需拿出338元;如果到50歲才考慮的話,每個月的投入就增加到5466元,有很多人需要把每個月的全部工資都投入,甚至是每個月的工資投入了還不夠,這就會大大影響當前的生活質量,導致入不敷出。
為什么同樣的目標,在不同的時間實施差異會這么大?其實,這就是復利的魅力。越早開始,需要付出的金額就越少,對生活的影響也最小。所以,盡早開始準備退休金吧,它將決定退休生活的質量。
盡管我們難以對自己的生命和退休后的生活長度作出預計,但只要明白這段時光的精彩程度取決于退休前的準備程度這一道理,并為此做好財富的規劃,財力上的準備,人生的后半程也將同樣精彩。說到底,養老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