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因斯坦曾經把復利比作“世間最強大的力量”,在財富積累的道路上,越早開始投資,經過時間和復利的作用,財富的雪球就會越來越大。盡早地建立合理的儲蓄規劃,是關鍵的一劑藥方。
首先可以從一個基礎的算式開始,很多人的儲蓄習慣是:收入-支出=儲蓄。可是由于支出的隨意性,往往會導致儲蓄結果與預期背道而馳。對于這些人而言,應當把算式換作:支出=收入-儲蓄,用強迫儲蓄的方式,將一部分的資金先存儲下來,為將來的投資準備好糧草。
同時,選擇儲蓄的方式也很重要。相比起活期存款的易支取性來說,開放式基金、投連險這些可以定期定額投資的工具更適合作為儲蓄的工具。一是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及早進行投資,二是取現相對麻煩些,這倒是有可能阻礙你提前支取存款的隨意性。
低息資產阻礙財富腳步
典型癥狀:我有儲蓄的習慣,為何財富之樹為何長不大
【案例】“我把多余的資金都存起來了,可是為什么賺到的卻只有別人的零頭?”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雖然養成了儲蓄的好習慣,善于精打細算地存錢,可是財富之樹為何總也長不大?
從上學的時候開始,唐英奇就養成了儲蓄的好習慣。“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給我的零花錢,我都能存下三分之一。” 畢業時,唐英奇就用自己存下的零花錢,單獨完成了一次青海的畢業旅行。結婚成家之后,唐英奇也依然保留著儲蓄這個好習慣。
可是從2003年開始,經歷了樓市和股市的兩次活躍,那些原本和唐英奇身家差不多的人,幾十萬搖身變作了幾百萬,而唐英奇依舊守著自己的定期存款在吃利息。
“剛開始聽到別人賺錢的故事,也就是聽過笑過。”可是親眼目睹了樓市與股市給人們帶來的財富效應,唐英奇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與上一班財富快車擦肩而過。
診斷書:過多低息資產拖累增值腳步
差不多的積累基礎,為何現在出現了這么大的落差呢?原因就在于唐英奇把過多的資金集中在了低息資產上。
翻開他的賬戶記錄,幾乎讓人大吃一驚——30萬元的定期存款,10萬元的國債,還有15萬元的貨幣市場基金,清一色的低風險低收益資產。
唐英奇說,自己雖然愛存錢,可是卻不善于投資。“想去投資房產,也想過去炒股票,可是總覺得風險太大,還是把錢存在銀行更加安心。”
看上去,低風險的儲蓄、國債的確讓人覺得安心,可是硬幣總是有兩面,低風險的代價就是較低的資產回報率。盡管我們并不提倡投資者承擔過高的風險,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過于保守的投資計劃,也是阻礙你財富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投資中,有一個著名的“72法則”,簡單地說,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年)=72/年報酬率(%)。例如,唐英奇目前的資產配置中,偏向于低息資產,年收益率大約為4%左右,那么以72除以4,大約需要18年,他目前的資產才能夠翻番。而如果他的投資組合收益率能夠提高一倍,即達到8%,那么只需要9年的時間,他的資產就可以翻番。由此可見,過多的低息資產將阻礙財富增長的腳步。
不僅如此,過多的低風險資產在通脹率的作用之下,更會對資產造成侵蝕。如唐英奇所投資的產品,收益率低于通貨膨脹率,以此來計算,資產反而是處于負增長。
治療方案:適當提高風險資產配比
基于唐英奇的基本情況,適當地提高風險資產在整體資產中的比例,是我們為他開出的藥方,他可以將自己的一部分資產轉換為配置型基金或是股票型基金,從而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由于保持了一定的低風險產品份額,組合的風險也不會過高。
同時,儲蓄是良好財富管理的開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要善于節約儲蓄,就可以坐在賬戶上萬事大吉了,理財同樣離不開投資,只有這樣,我們的財富快車才能在復利的無窮動力之下越駛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