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券和股票平衡投資最妙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11:00 《理財周刊》
股票型基金固然激進華麗,并有誘人的收益前景,但在震蕩市場中如果真賭上全部身家孤注一擲就有失理智了。同樣,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全盤防守,也無法滿足投資獲得回報的初衷。 文/ 王邦祺 今年以來,市場對于債券或債券類產品的興趣日益濃厚,這本是優化組合的一件好事,但還是有不少投資人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把全部資產押寶債券。其實,在決定進行什么類型的投資之前,我們應該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債券跟股票一樣,會漲也會跌,真動起來,波幅也不小。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亞洲金融風暴后,俄羅斯深陷金融危機,由于俄羅斯的股票與債券瘋狂下跌,才有了LTCM公司的破產。俄羅斯的債券當時行情真的很不好,1998年美國債券實質收益大概5%上下,俄羅斯公債與美國公債差了將近14%。19%的實質收益率下,100元面值的公債在那個時候只能在市場賣到32元,這還不算當年盧布兌美元的價格嚴重下滑的損失。所以債券投資并非完全穩賺不賠,重點在于,不能有信心危機,也不可以有嚴重通脹。 但如果你眼光精準,從1998年投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新興市場債券,到2008年,中間雖有起伏,實質報酬從19%降到4.25%,100元面值的債券價格從32元漲到94元,一來一回報酬真的不少。以一家去年剛被三家銀行合并拆散的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為例,該系列基金過去五年最賺的拉丁美洲基金,漲600%,再來是中國基金,漲371%,第三居然是他們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漲290%。按凈值算,10年可以賺4.6倍,債券投資操作得好,也可以獲得很多的報酬。 事實上,“股神”巴菲特早在27年前,也就是上一波美國聯儲局利率最高點的時候,大幅加碼美國公債。1981年,愛抽雪茄的美聯儲主席伏克爾將基準利率升到15%以后,總算把失控的通貨膨脹有效控制。于是,1981年三季度債券與股票市場終于同步大漲,展開了超過25年的全球債券市場的超級牛市,股票投資功力老到的巴菲特在債券市場也大獲全勝。同時投資股票與債券市場,對于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不見得會有太多減損,但是以不同的投資工具進行積極管理,卻可以在獲得高報酬的同時,有效管理投資風險。 必須提醒投資人的是,通脹可能仍是中長期投資的基調。以1981年前五年的熊市例子觀察,那時通脹升溫,道瓊斯指數持續在800-900點之間盤整,可是債券市場卻以每年超過兩位數的損失持續跑輸股票市場。“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2007年上半年在Pimco資產管理的投資專欄中宣告,在他有生之年,可能再也看不到債券市場的牛市,過去25年的債市美好時光,已經遠去。如果你沒有耐心持有債券直至到期的話,股債平衡投資與純債券投資的風險與報酬孰優,相信投資人已心中有底。 目前的情勢就是,大家都看到了許多正面和負面的因素,但綜合起來股市向哪個方向演變卻分歧很大。在復雜不明的環境中,投資人應像穆里尼奧那樣根據不同對手的情況(市場環境)或攻或守,又需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排兵布陣”(資產配置)。 總體來看,基金也像球隊一樣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有擅長攻勢足球的股票型基金,也有擅長穩健防守的債券和貨幣基金,還有全攻全守型的平衡型基金。在牛市中,大家都知道要配置股票型基金,要賺就要賺到缽滿盆滿才好,這一點當然無可厚非。而在震蕩市中,不少基民就像擅長于“華麗進攻”的荷蘭球隊突然遇上了以“防守反擊”著稱的意大利隊,不禁感到幾分頭痛,因為不但要面對鐵桶般的防守,還要減少風險守衛己方球門。股票型基金固然激進華麗,并有誘人的收益前景,但在震蕩市場中如果真賭上全部身家孤注一擲就有失理智了。同樣,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全盤防守,也無法滿足投資獲得回報的初衷。 (作者系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7年證券基金從業經歷。2007年9月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目前任職投資經理,負責QDII海外固定收益及海外可轉債投資。 曾任職于香港永豐金證券(亞洲)及香港永豐金資產(亞洲)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海外可轉債及海外新興市場固定收益部位,具有香港證券交易及香港資產管理負責人員(Responsible Officer)資格。)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