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招另類以房養老對策(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4:34 《理財周刊》
招數三:換房差價養老 當然,劉老婦不習慣于敬老院的生活,還是那一套小房子該怎么辦? 一個變通的辦法是:把處于市區較為中心位置的普陀區那套二室一廳的房產向非中心地段的寶山區、松江區等稍偏地方移一些(考慮到夫婦的身體情況需要看病,不能住得太偏)移。如此而來,置換房子后的地區差價就能成為兩夫婦的補充養老基金。或者將市區和一套房換成郊區的兩套房,其中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出租,從而賺取穩定的養老金。 除了獲得“地區差價”這種方法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大房換小房。劉老夫婦可以就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子,在相同地段把原有的二室一廳換成一房一廳,兩者的差價就能作為“養老基金”。 此類方案雖然相對上兩個方案有些復雜,但頗具有可操作性。以現實而言,雖然房價在近年來連續暴漲,但絕大多數的家庭在奮斗幾十年以后,總能購買得起至少一套房子。也就是說,夫婦兩人退休的時候,通常已經正式擁有了自己的房產,貸款徹底還清,或者接近還清。而此時,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有能力自立根生。老夫妻從“滿巢期”重新回到“空巢期”,住房條件也相應進入“寬松期”。這恰巧成為了以房養老的前提條件。 就房價而言,房價的地段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打地區差空間相當大。以上海為例,靜安區和盧灣區的目前的房價在2.5~4萬元/平方米,而楊浦區同類型的房產可能只有1.5-2萬元/平方米,這其中一倍左右的差價就能作為“養老基金”。 其實這類“以房養老”的方法在美國已經非常普遍,而且也是政府和相關團體大力倡導和推崇的方法。孩子成家立業后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如果不和父母同住的話,原來的房子可能就稍嫌空曠了,老人住在過大的房子里,從心理學上來說容易滋生寂寞感,對身心不利。而且更重要的是,退休后不需要每天上班,自然也就沒必要蝸居在嘈雜的市區。對老年人來說,市中心空氣污濁,噪音不斷,對身體健康也是一大隱患。 此外,用這種方法籌措養老金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對購買力的侵蝕。如果20年以后,物價大漲,那么房價也會大幅上漲。假設到時房價比現在翻了一番,如果地段之間的差價比例不變,換房相應的差價收入也翻倍,完全“與時俱進”,足以適應退休后的購買力水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