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個人投資外匯期權產品 巧用對沖來降低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7:56 揚子晚報

  建行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和招行個人外匯期權產品簡介

  品種名稱 投資門檻 涉及品種 交易費用

  建設銀行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 最低擔保金為2萬美元或等值外匯 1周、2周、1個月和3個月4個標準期限及3個月以內的自定義期限。首輪交易幣種為歐元/美元、英鎊/美元、
美元/日元、美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美元及美元/加拿大元6個貨幣對 單邊交易為10%%

  招商銀行個人外匯期權產品 買入價可能低至不到1美元 歐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和美元/瑞郎,期權期限則分為3個月和6個月兩種 賬戶余額低于5萬元,每月需繳納10元賬戶管理費

  繼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推出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之后,招商銀行日前又推出了24小時網上交易的個人外匯期權產品,為外匯投資者增加了理財新品種。在個人理財領域中,有兩個投資手段是被公認的:一個是持續投資,長期必勝;另外一個則是對沖風險,左右逢源。這兩個外匯理財新品種的出現,為投資者對沖投資風險提供了“利器”。

  兩種產品有何區別

  對于不少普通投資者來說,這兩個外匯理財品種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區別,它們都是遠期外匯交易。但從實質來看,兩者卻有天壤之別。

  與外匯期貨相比,期權最大的好處就是投資者不需繳納保證金,因為他的最大風險在于權利金,所以只需繳納權利金,但賣方必須存入一筆保證金,必要時還須追加保證金。對招行的外匯期權投資者來說,只要支付較少的期權費就可以獲得與較多資金投資于現貨市場相同的收益。損失最大時會損失購買該期權合約所支付的全部期權費,但在外匯期貨中,投資者承擔的價格風險是無限的。

  建行個人外匯遠期交易則采用杠桿操作,具有保證金交易性質,不僅意味著內地銀行首次在境內向個人外匯投資者提供了外匯遠期產品,更重要的是填補了內地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無法通過市場對沖規避未來匯率風險的空白。

  投資者如何選擇

  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稱的,特別是在投資遠期交易品種時更要衡量好兩者的關系。綜觀建行和招行的兩個品種,建行的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無疑是誘惑最大、同時也是風險最大的。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的最低擔保金為2萬美元或等值外匯,可放大10倍操作。假設投資者以2萬美元作為本金,操作資金最高可以達到20萬美元。如果判斷正確,投資者就能獲得20萬美元的1%%(2000美元)的收益,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當遠期交易浮虧率達到擔保金的50%%時,建行系統將通過短信通知投資者;當浮虧達到80%%時,如投資者未追加擔保金,系統將自動強制平倉,這無疑是最大的風險。建行收取的手續費也相當高,單邊交易為10%%,一買一賣之間,客戶須支付20%%的手續費。

  如果不愿意承擔太大的風險,則可以考慮招商銀行的個人外匯期權產品。其交易起點金額較低,單份合約的買入價可能低至不到1美元;具備高杠桿特性,投資者無需提供合約所需的大額本金。簡而言之,投資者通過期權合約買賣業務,無論是漲還是跌,只要看準方向都能獲利。如果預測歐元將上漲,你可以買入歐元看漲期權。以該行個人外匯期權合約的報價為例,執行價為1.2085的1手(100元為1手)歐元看漲期權,價格假設為5.69美元,那么你可以用569美元買入100手歐元看漲期權。如果歐元在合約到期時上漲到1.28,那么你持有的期權合約就賺了715美元,扣除期權費569美元,可直接獲利146美元,利潤率為26%%。如果預測歐元將下跌,你可以買入歐元看跌期權,操作方式也一樣。雖然該產品只要支付較少的期權費就可以獲得與較多資金投資于現貨市場相同的收益,但當損失最大時,會損失購買該期權合約所支付的全部期權費。

  如何對沖投資風險

  無論是建行的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還是招行的個人外匯期權產品,都是對于未來的一種預期,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利用這兩個工具來對沖投資風險。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外匯期權的效果更好。

  在個人外匯期權交易中,投資者在買賣外匯或者黃金等產品的同時,只需要購買一個反向期權,就能夠鎖定匯率風險。投資者即使在期權上看錯了方向,損失的也只是期權費;如果在外匯買賣方面看錯了方向之后,也可以通過外匯期權來彌補損失。如果是采用個人遠期外匯買賣的話,則可以鎖定遠期匯率的工具,規避未來匯率波動可能產生的風險,如投資人預期美元/日元將貶值時,可以利用個人遠期外匯買賣業務,在目前的市場價格下鎖定未來美元兌換日元的匯率,避免未來美元價格下跌的潛在風險。(袁非)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