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起點:戰勝定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22:18 每日經濟新聞 | |||||||||
錢周刊主編李光一每日經濟新聞[2006-01-17] 理財,一個時尚又實際的話題。特別是工作忙碌了一年,手捧花紅、尾牙等年終獎時,理財再次被公眾關注。 理財,年內又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節點,銀行業向外資全面開放已進入不足11個月
有關理財的定義、技巧、方法和視野,充滿了各類報章雜志,電子傳媒……九九歸一,理財就是錢生錢。 說到理財,人們一定會津津樂道那個美國老太太的故事。這位藍領女工收入不高,積蓄不多,就買了可口可樂等幾個藍籌股,幾十年后,擁有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以升了值的人民幣計,就是一個億萬富婆啦。美國老太太的理財致富故事,沒有什么技巧可言,說白了就是運用了“以錢生錢,利上滾利”的復利效應。 有人描述過復利的威力,假定一個人每月投資1200元,年投資14400元,如能獲得年均20%的收益率,持續40年后,他就能累積1億零281萬元,一個令人極其驚訝的數字!當然有人會問,投資10年或20年或30年,也能獲得相同比例的收益嗎?幾乎不能。因為,“以錢生錢,利上滾利”的復利效應,在最后的10年里,才會出現財富加速度。有人也因此分別給10至40年作過計算,投資10年,累積金額36萬;投資20年,累積金額261萬;投資30年,累積金額1655萬;投資40年,累積才達1億零281萬,最后10年的錢財增長為8626萬。威力超過核武器的“復利”,就是如此增長財富的。它至少告訴我們兩點:第一,投資要早,理財一定要從當下做起;第二,靠銀行存款是無法致富的。 理財可以有N種標準,N個模式,可最低或最起碼的要求:戰勝定期存款收益!以目前扣除定存利息稅后,實際收益不足2%計,銀行、保險公司的各種理財產品,儲蓄型保單,無疑也是一種選擇。可是,這些產品或保單的收益,一般均不太高,鮮有達到或超過10%的。即使是復利的威力再大,也難以在人們的有生之年里,帶來更多的錢財。因此,就要尋找年收益超過10%,20%的投資。 當今的理財,已是一個開放的概念。伴隨著開放程度日益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家門口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的人們迫切希望了解全球理財動態,渴望參與風險更小、收益更高的投資。有媒體統計,2005年超過20%收益的投資,放眼全球比比皆是。僅以全球開放式基金而言,韓國基金以60%的收益奪得桂冠,拉美57%、東歐49%,名列二、三;而后是印度44%、天然資源40%、日本小型公司38%、環球新興市場35%、日本30%、亞太26%,你說理財難嗎? 錢在上海、面向全球,這是《每日經濟新聞》一貫倡導的理財境界。或許還應加上“資金向利沖”。合法的收入,追逐盡可能高的投資收益,理應得到尊重。 《每日經濟新聞》在過去的一年中,力圖打開這扇窗。隨著WTO進入第5個年頭,這扇窗理應開得更大更寬。在本期特刊中,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新這方面的資訊。 獲取信息者,多了條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