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士生月薪不足三百 貧窮讓我不敢找女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12:20 北京晨報 | |||||||||
“月薪”不足三百元 補助低于貧困線 年過30歲的人,月工資卻不足300元。也許您難以想象,在當今社會,“知識最豐富”的博士群體卻面臨著“經濟上最貧困”的尷尬境地。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汝勤教授呼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重視貧困博士生群體。
博士生口述 口述人:于爽 北京理工大學數學系博士生:“貧窮讓我不敢找女友” 北京理工大學數學系于爽(化名)是應屆的博士生,之前沒有參加過工作。于爽今年27歲,從來沒有交過女朋友。熱心的導師、師母總想給他介紹,但于爽一直以“學習太忙”來推脫。于爽私下告訴記者,沒有錢是他不敢交女朋友的重要原因。 于爽說:“我現在每個月補助不到300元,有的時候幫老師做助教一個月不到200元。在北京生活,500元錢一個月僅僅能吃飯。我要做研究,要買書。我家里生活條件不好,有時我還會給家里一些錢。你說,我拿什么去交女朋友?比如一個女孩和20歲的男生談戀愛,一起擠公共汽車、一起在街邊吃拉面算是浪漫,但一個女孩和我這樣27歲的博士談戀愛,我要再和她擠公共汽車、在街邊吃拉面就會很尷尬。” 口述人:李超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沒路費過節不能回家”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李超(化名)來自新疆。如今33歲的他已經結婚生子,愛人是新疆中學的老師。因為沒考上公費博士,李超交了2.4萬元學費念了自費博士。交出了幾年的積蓄來到北京,李超變成了一個沒有工資、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每個月僅拿270元博士工資。 國慶節前夕,李超很想家,但不打算回去。他很無奈,一切的問題都變成了經濟問題。“一提回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路費。回家一趟要花多少錢呀!” 李超說,我害怕節假日,看到別人和家人在一起我心里總不是滋味。“三十多歲的男人,對家里沒有任何貢獻,還要花老婆的錢。唉!” 記者調查:博士生在學業與打工間徘徊 “我們已經讀到了博士。如果說很多人讀碩士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混個北京戶口的話,大多數人讀博士還是出于對于專業的喜愛,大多數人是真的想做學問。所以,我們博士生并不是不愛讀書,并不是想打工掙錢,但起碼我們要生活,要有安心做學問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博士生都會或多或少地打工,但大多數博士生會因為打工而煩惱。首都師范大學的張玉梅這個學期為別人代課,她一周接了24課時的課,幾乎要天天出去打工,為此她一個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但她說,“別看有了收入,但我心里急死了。我的學業怎么辦呢?” 博導態度:反對在讀博士生去打工 “我反對博士生們打工做一些專業之外的事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導蔣原倫教授說。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博導都反對博士們在讀期間打工,蔣原倫教授說,博士三年時間很緊張,需要大量讀書,做論文。要作出合格的博士論文,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如果把時間花在打工上,這樣只能是混出來的博士。 “博士論文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博導的水平。”某著名高校一位博導說,目前碩士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導致碩士水平嚴重下降。因此,很多導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博士生的培養上。“在國外,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學位,而博士的工作和導師的研究直接相關,博士的水平更直接地反映了導師的水平。因此,對于博士,導師要求得更嚴。 院士呼吁:“博士貧困”應引起重視 俞汝勤院士“重視博士貧困”建議贏得了博導的一致贊同。他說,照現行體制,博導們招的博士生越多,就意味著每月發給博士生的津貼開支就越大,而一些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博導們本身科研經費就不多。這樣,有的大學教授只能采取下策,多招些家庭條件比較好的或者掌握公共資源比較多的政府官員等作為自己的學生,從而違心地成為了所謂“真的假博士”的導師。 俞汝勤院士說,“博士生是我國拔尖創新人才的資源庫,很多既能吃苦又科研出色的都是寒門學子,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會流失到國外,直接導致我國博士生培養質量下降和國家科技創新后勁不足。” 要讓研究生安心做學問 中科院王錚教授說,研究生是一批重要的科研力量,國家要愛護。對研究生,國家可能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可以采取一些社會補償,比如夫妻雙方上研究生的可以給以某種優惠,研究生可以享受某種低息貸款。“研究生教育還是精英教育。為了發揮今后研究生的作用,要想辦法讓研究生安心做研究。” 博士生現狀調查:每月補助金 低于貧困線 中科院教授王錚認為,現在研究生的基本待遇要提高。“記得我在做研究生時,現在的一個國家領導人到華東師大了解研究生待遇。我對他講,數學家楊樂的合作者張廣厚英年早逝,報紙報道是因為研究生時期收入低,生活苦。可是楊樂、張廣厚上研究生的1960年代研究生收入是48.5元/月,而當時‘全國二級工’工資不足43元/月,研究生是中等收入者。1989年我作為博士研究生收入是91元,這比一般人高,他們是每月78元。而現在,研究生津貼國家標準偏低了。一般高校博士補助只有270多元,而上海、北京的最低生活標準是500元/月。我們希望,研究生至少要生活在貧困線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