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生人之理財秘籍 你的年輪停在哪一圈(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6日 07:22 申江服務導報 | |||||||||
70年代生人:要么極左要么極右 這一代人的群體特征是:他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現在是各單位實干人物中的絕對主力。年輕有為的,說不定已經混上一個中層干部當當;還有懵懂不知的,說不定仍在失業、待業徘徊。
70年代生人,他們是很兩極的一群人。一部分向左走,一部分向右走去。向左走的這一撥,普遍是1975年之前出生的一群,他們沒有受過并軌之后讀大學要收費的陣痛,更沒有體會過高校擴招后畢業生求職的驚慌失措。以前常說的天之轎子,就是他們這樣的人。求安穩,是70年代前半部分生人的特征。 與這一類人完全相反的,則是向右走的一群。這群70年代下半段生人,他們整體表現出來的特征為:盲目、困惑、自制力較差。在理財上,他們大多揮金如土,所謂月光女神,說的就是這樣一群。在他們眼里,只有今天,既沒有過去留下的痕跡,也沒有對明天的規劃。 人物:JACK 出生年份:1978年 理財方式:先靠父母,后靠自己。 案例1:“月光族”婚姻 虧得父母買房“庇護” 房價一路快跑,加薪卻慢慢吞吞,出道不久的JACK老覺得自己囊中羞澀,月光族的他空有愛情,婚房卻成了大問題。有人說,這種普遍的“婚房焦慮”,20多年前在上海也曾看到過。不同的是,這次有更多的新上海人加入了尋覓婚房的隊伍。而且這群人中,以70年代生人為主力選手。 經過4年愛情長跑,JACK終于考慮起婚姻的事來。對方的父母提出一定要有一套位于市區的新房才能結婚,并同意幫助支付部分首付款。2002年,在上海房價快速飆升的前夕,JACK和他美麗的未婚妻相中了一套位于內環線附近的全裝修兩室兩廳。當時這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售價70萬。 JACK的父母同意拿出20萬元給他付首款,可后面的貸款50萬,則需要JACK分30年還清。2004年JACK拿到了新房,娶到了嬌妻。他的代價卻是要將每個月4000元收入中的70%左右用于還貸。不過也有叫JACK想起來無限開心的事,那就是這套房子行情已經是140萬,而他們小兩口再也不用住父母房間隔壁的8平方米了。 JACK是好運的,因為他是上海本地人。因為不少上海本地人在買房時能得到父母的或多或少的資助,盡管有人形象地稱為“六個人買一套房”,即年輕人結婚買房,通常由雙方父母支付首付款,或者由父母提供一套舊房,自己只要負擔每月還貸,壓力并不太大。而外來青年人通常只能“兩個人買房”,甚至“一個人買房”,所以JACK還是覺得自己無限幸福。不過自從有了這套房之后,JACK的整個生活因此被打破,他不能再高消費,不能再隨意打的。“我就這樣擁有了這套房”,JACK話里,聽不出是喜還是憂。 案例2:70年代小夫妻節儉持家 人物:小李 出生年代:1973年 理財方式:早做規劃,勤儉持家,努力改善生活狀況 小李和小麗是去年10月份組建的小家庭,由于都是外地在滬就業的新新上海人,他們又是學金融的,先天的職業敏感讓他們很看中理財,由于都是走的職業生涯之路,靠專業謀生,以后還是非常希望能有自己的事業(比如開一家公司),所以在結婚初期,小李兩人就做好了自己的財富規劃。雖然有些老土,但仍是值得不少70年代生人觀摩學習一番。 1、強制儲蓄 每月領工資時提取一定比例存入銀行,不存活期,而是存一年定期。根據每月的情況不同,每月存入50%。整存整取是利息最高的一種儲蓄方式,若中途支取會按活期利息支付,若有用錢事項,可以按資金需要量去取存入時間最短的那幾筆存款,利息損失很小,其余的還能繼續享受高利息。其他好多朋友、同事結婚四五年了,經手的錢有好幾萬元,但一直存活期,損失的利息也有一、二千元了。目前他們這樣的一年期存款已經有5000元了。 2、支出記賬 存入銀行后剩下的現金用于每月的支出,總體支出水平控制在收入的40%左右。每一筆支出都要用一個賬本記下來,然后在月末統計各分項支出各有多少,若整體水平超出預算,則分析原因,對于不合理支出要在下月進行調整,特殊支出(比如送禮)可單獨列出,不列在月支出中。記賬的習慣會讓你在消費的時候胸中有數,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一目了然,而且記賬可以有意識地養成節約的習慣。 3、合理投資 剛結婚的時候由于兩邊的父母都把禮給了他們倆,所以手里有了5萬多元積蓄,由于暫時不打算要BABY,兩人將儲蓄做了如下分配:2萬元用于股票投資,2萬元用于封閉式基金投資,1萬元用于購買投向較為穩健的一年期信托產品。基金和股票相對變現能力較強,而他們在這方面有一定專業(股市有風險,此類方向的投資要量力而行,不建議盲目模仿);信托產品類似于債券,期限至少為一年,但收益相對可觀,又不用自己費心打理,在充分考慮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嘗試購買,如果預計較長時間不用的資金,可以買期限較長的產品,收益率較高,若沒有合適的信托產品可以考慮購買國債或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這取決于所在城市金融產品是否豐富)。 4、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節約 在日常生活中,小李兩人還很注意節水節電等等,出門檢查電源水龍頭是必備功課,盡量不開長明燈,隨走隨關,電源也要關的,否則也會走電。新婚夫婦常常不喜歡自己做飯,但他們從剛一結婚就自己開火了。除了必要的應酬,自己盡量少出去吃。健身盡量辦年卡,比較實惠。自己出門的時候盡量不打車,騎自行車或坐公共汽車都可以。另外,家里面不用的紙質牛奶箱、水果箱、廢雜志、廢報紙還有外出或在家喝的飲料瓶盡量不丟掉,攢在一起可以賣廢品。 給70年代生人的理財建議:有規劃,不懼怕 每一個年代層的人,總會有他自身的時代憂傷。70年代生人的所有焦慮,都集中在成家安家上面。國內某知名人力資源機構近期一項針對23———29歲年齡階段人士“工作3年能否圓買房夢”的調查顯示,只有11.23%的上海受訪者在工作三年以內實現了買房夢想。很有意思的是,在京、滬、穗三地中,買房資金全部由自己出的比例數京城最高,達68.06%,上海最低,只有58.87%;而父母出首付、自己還貸的比例上海高于其他兩地,達到30.50%。由此可見,滬上70年代生人受到了父母更多的庇護。 當七八十年代的獨生子女成為今天適婚的主流人群時,毫無疑問,房子已成為當代婚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夢想“一步到位”,職業生涯初期可以從租房開始,先租房,再買小房,最后買大房,逐步實現住房夢。 七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期的人儲蓄觀念較為淡薄,很多人存在前衛的消費觀,消費沒有計劃,不懂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這樣很容易無法應對突發事件。 建議樹立更強的保障意識和憂患意識,積極規劃長遠人生。有所規劃,這使你心中不緊張;同時不要懼怕,因為在你人生的這一階段,機會還很多。 TIPS:數字化70年代男女 A.一個70年代上海男人的數字化人生 1至17歲,你都是數著數字在生活,盼著自己一天天長大。 18歲的時候,你中學畢業,高考結束發現自己有幾科成績竟然超過了100分,原來考試改成3+2了,于是你上了大學。上了大學你發現,60分就好,100分有點奢侈浪費,而且你發現59分和60分差距是如此之大,誰要是考了一次59分,大家都會說他“點兒背”。 22歲的時候,你畢業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塊,轉正以后變成2000塊。工資總花得一分錢不剩,盼著發薪的日子。過了一年你跳槽了,工資變成3000塊,你穿的衣服開始變貴了,吃的東西開始變好了,只是工資還是一分錢不剩。這時候你談戀愛了,你為了交女朋友,一個月要向朋友借1000塊,她還是嫌你錢少,把你揣了。好不容易找個鄰家女孩,感情甚好,學會了生活,一個月居然能存1000塊,沒想到在你憧憬未來的時候,她家里人不同意,把你們拆了。于是你發奮圖強,終于工資漲到了6000塊,變成白領,開始泡酒吧,追美女,給人家100塊的小費。某一天,在街上碰見甩你的前女友,很奇怪自己當初怎么會看上她,她是那么的沒品味。 30歲的時候,你有了10萬塊存款,不過你覺得很疲憊,想找個地方,可以踏實地睡。于是你結婚了,存款變成了貸款,每月還要還上4000塊,不過你和妻子的工資加起來有1萬塊,你一點都不覺得累。一晃幾年過去,你還清了貸款還存了5萬塊,你的孩子也長到6歲。 60歲的時候,你退休了,兒子要結婚,向你要了40萬塊,你沒嫌多,反到覺得花在自己兒子身上實在。有時候你躺在床上還在想,我怎么還這么結實,是因為我補了鈣還是上帝希望我健在。 終于你安息了,墓碑上刻著你生活的年代197X———205X。 B.一個上海70年代生人的婚姻成本計算 1.房屋一套(80平以上,最好市區,最差不能出外環),以均價10000元計,10000×80=80W。 2.裝修,以中等裝修,80平算,計15W。 3.家電及家具,計8W(有部分女方以嫁妝形式出資承擔)。 4.轎車,以普通轎車為標準,參考標準價為15W 5.辦喜酒,以4星級酒店200人(20桌)計算,包括自帶酒、煙、糖,計200×200=4W,回收紅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計2000×20=4W,收支相抵。 6.度蜜月,堅決不去港澳、新馬泰;更不去云南、海南。主要以澳洲、歐洲為主,要不馬爾代夫也行,以馬爾代夫為準,平均每人費用10000多,總價3W吧。 7.從泡妞到決定結婚這段時間(戀愛期),包括出去吃飯、買禮物、娛樂、旅游、送女友父母節日禮品等,平均每月以2000元的標準,談2年,計2000×12×2=4.8W。 綜上,各項成本合計80+15+8+15+3.0+4.8=125.8W。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125.8-30)/6=15.97年。最后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近16年=討一個上海中等條件的老婆成本! 多虧可以貸款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