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先生一個月近三千元的收入,在我們居住的這座小城鎮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過得倒也優哉悠哉。可自從我們寶貝兒子出世,也許,因為初為人父母,也許,因為我們小時候吃了太多的苦,所以,我們總是想盡可能地給兒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于兒子,我們總是有求必應,再加上兒子自幼體弱多病,我們兩人的工資,每月有一大部分都花在了兒子身上。可是隨著兒子漸漸長大,一些平日慣下的毛病也漸漸表露出來,晚上十點多鐘想喝八寶粥就得喝八寶粥,想喝旺仔就不能給伊利,害得先生快半夜了也厚著臉皮去敲商
店的門。這使我們不得不反思兒子的教育問題,該怎樣培養才能讓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呢?
兒子有時不肯上幼兒園,為了趕時間,我們就承諾給他買玩具或吃的,于是,兒子常常是從商店出來再上幼兒園的,為了改掉這個壞毛病,我試了好多辦法都不奏效,索性就直接跟三歲多的兒子探討起來。
“媽媽昨天給買的玩具喜歡嗎?”
“喜歡!”
“知道媽媽的錢從哪里來的嗎?媽媽的錢是媽媽上班干活掙來的,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掙到錢才可以讓我們買吃的穿的玩的,如果不上班掙不到錢,就什么都不能買,所以,寶寶得上幼兒園。”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幾次之后,兒子就知道自己平時必須得上幼兒園,只有周末不用去,雖然很不情愿,但兒子還是乖乖地去了,只是每天早晨睜開眼睛就問今天星期幾,我知道,兒子小小的心思里在渴望著周末的到來,有些余心不忍,但我知道,兒子已經學會了承受。記得一天早晨起床后跟先生感嘆:“真不想上班呀!”沒想到兒子在一旁插嘴說:“不上班咋掙錢?咱們吃啥呀?”令我和先生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為了讓兒子對錢的認識更深刻一些,我們常常有意識地教兒子去花錢,有時會喊“兒子,鹽沒了,到樓下商店去買一袋去。”兒子總是樂顛顛地去了,表現好的時候,可以獎勵他幾角錢,讓他買一些平時不太能吃得到的“垃圾食品”,有時候卻跟他講,爸爸媽媽錢不多了,得先買這些生活必須品,就沒有錢買零食了,兒子總是很懂事地點點頭,這不僅讓他認識了錢,學會了買東西,而且也知道了爸爸媽媽的錢也是有限的。他有時甚至反過來安慰我:“媽媽,等我長大了,我給你買。”
因為樓房的面積不大,從前喝剩的啤酒瓶、飲料瓶都扔了,可現在,為了讓兒子懂得節儉,我就在陽臺準備了一個箱子,兒子看到喝完的塑料瓶就自覺地扔到里面,裝滿了就和我一起送到門口的廢品收購站去,然后揣著錢美滋滋地去商店買吃的或玩具去了。因為是自己攢的錢,花起來十分小氣,四歲的兒子還不會算帳,有一次選完東西交錢的時候,交完五元錢,還差五角錢,說什么也舍不得再往外掏了,逗得商店的人都大笑起來,每次買回來的東西,吃起來也比平時節省得多。
兒子剛剛過了四周歲的生日,我知道,教兒子理財的日子還在后頭,但是讓兒子從一個要啥得給啥到現在能夠理解我們,我覺得,我們已經邁出了一大步。由于我們給兒子交了保險,有病住院也能報銷一部分。在日常開銷中,衣服不再講究名牌,而是舒服為主;買玩具也不再沒有節制,想買就買,兒子的開銷明顯降下來,我們想把節省下來的這部分錢用在兒子將來的學習上。兒子馬上就要參加各式各樣的學習班了,我們的理財生活又面臨著新的考驗,但是,能夠讓孩子知道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從而在父母的合理安排下,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就是最好的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