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父母承包”這一傳統的觀念,我和妻子也難以幸免地受到它的束縛。教會兒子社會生活的本領算是我們夫妻的心頭之事。
這學期,兒子他們中學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僅有一元底金的存折。平時,為了省去每天早上給早點錢的麻煩,也為了應付學校不時冒出的收費項目,我們就采取適當下放一點“經濟自主權”的做法,每個月給一些錢讓兒子自行掌握使用。兒子自控能力還可以,我們就
對他實行少補而多不退的比較寬松的“政策”。過早及繳費的余錢,加之過年的進項,兒子抽屜也還有那麼幾個活錢。
他媽媽給他灌輸理財的觀念:余錢放在銀行安全,而且還有利息。就象以前教兒子上醫院掛號、劃價、繳費、拿藥看病一樣,妻子先告訴兒子存取錢的程序,再由兒子在他媽媽的“監控”下作一回存錢的嘗試。
隨后的一切都是在妻子的“保駕護航”---既監控又不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兒子將自己的幾百元“私房錢”夾進存折并放進自行車兜,匆匆騎向儲蓄所。他將錢放在柜臺上,然后取了存單開始填寫。第一張大概寫錯了什么,被揉成一團扒在一邊,重填第二張又卡了殼,原來數學作業大量用的是阿拉伯數字,某個大寫的金額數將了他的軍,結果還是柜臺小姐幫他解了圍。
回到家里,兒子的“實習作業”得到他媽媽的“批改”:首先,錢和存折不能放在車兜,否則會中途漏掉或被迎風吹跑;其次,填單時,錢不能放在一邊,否則會被別人偷、搶去;還有,填錯的存(取)款單上有戶主姓名、存折號碼及密碼,不能不撕毀就扔在一邊,否則會被他人抄去戶主姓名、存折號碼及密碼,導致存款被人冒領。最后,大寫的數字要記熟,否則錢雖然不會丟,可面子也是會丟的。
有心的家長不妨也如此這般地嘗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