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逐步提高孩子的理睬意識,是可以保障子女將來過上幸福生活一條捷徑。我的兒子上四年級,自己是一位教師,培養孩子的理財工作,自然落在自己肩上。
一, 從幼兒園起,教他認識人民幣的名稱,辨別圖樣。
我校的幼兒園辦學理念先進,設置了幼兒生活區,有“超市、醫院”等,我的兒子最喜歡當肯得基的服務員。我就教他認識了元、角、 分,開展了辨別花花綠綠鈔票的游戲。經過家里的特訓,孩子能勝任了服務員工作了,表演受到老師的表揚,他也第一次嘗到甜味。
二, 和孩子一起收集錢幣,欣賞錢文化。
我孩子平時比較聽話。空閑時,我就把收集的各種各樣的錢幣拿出來和他欣賞。小家伙常常玩上一兩小時也不厭。我就教他按年月去收集一元、一角、五分 一分的硬幣,從小培養他處處積蓄的習慣。記得97年7月1日清早,我倆在天還沒亮就來到中信銀行排隊購買“香港回歸”紀念幣。當他買到紀念幣幣,眼里閃出了明亮的光芒。錢幣也是一種文化載體,我還用他來輔導孩子學寫作文。兒子觀察了錢幣的正面、背面和側面的圖案,研究了蘊涵的意義,能寫400字左右的作文,略知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狀況。在學習理財過程中,學點文化知識,也算是提高點“收益”的嘗試吧。
三, 和孩子一起把壓歲錢存銀行,積蓄上學基金。
每年孩子總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壓歲錢,我們就到農行給他辦理了教育儲蓄。這筆儲蓄供他將來接受高等教育使用。密碼由我保管,存折孩子自己放或我們代管。平時,我給他每周5元的“家務勞動”費,當零花錢。由于平時孩子注意節約,儲蓄罐里的錢是“源源不斷”。一旦滿了他就會跟我“化零為整”。
四, 為孩子投資醫療保險。
保險是用小錢化風險。每年九月開學時,學校和保險公司組織學生參保。50元的保單,剛開始,孩子不理解,不積極參加。去年,兒子一場大病,總共化了2萬元醫療費。幸虧投保了,保險公司及時受理理賠義務,挽回了不少損失。我將理賠的經過講給他聽,當時他聽得很認真,很仔細。后來,等他康復了,我們登門拜訪了協保員。兒子的心里從此深深地。播下了積極投保的種子。現在,我已為他買了意外重病險等,為孩子的健康投資!
五, 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淘寶”活動。
每年學校在六一前開展紅領巾書市,學生將讀過的圖書拍賣出后,以底價買入其他的書。我鼓勵兒子將讀過的書拿到書市參加交易。書市結束后,我總要聽一聽他的經驗教訓。平時家里的可樂罐、紙盒提醒他收拾好,把它們賣了,統統歸他的儲蓄罐。節支開源,變廢為寶,積少成多應該從小灌輸。
我的孩子還小,理財能力有限,理財教育為主,平時,我有空給他講過一些理財的故事。從小培養他的“財商”素養,將來讓他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