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富翁劉寶川衷情治沙 舉債陷困境路在何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1日 16:29 經濟參考報 | |||||||||
寧夏青銅峽市大壩鎮“百萬富翁”劉寶川,自1999年以來先后投資80余萬元建立寶川林牧場,改造2700畝荒漠化土地,搞生態林牧業開發。誰知因此債臺高筑,深陷“生態致窮”困境。劉寶川變成了欠賬戶、貧困戶,夫妻二人節衣縮食,家中買糧買菜都成問題,孩子上學的學費都要向親戚、朋友借支。 百萬家產投向荒灘
劉寶川在青銅峽大壩鎮也算是個名人。從1988年開始,憑著精明的頭腦和果敢,他在當地率先投入商海,十幾年來,先后搞過服裝加工、買貨車跑運輸、開餐館、承包果園、收購等行當,至2000年時,劉寶川已積攢下百萬家產,在當地富裕戶中名列前茅。 劉寶川頭腦靈活,善于經營,一度成為不少人學習的榜樣,由他選擇的投資項目往往會引來其他人的追隨。1999年,劉寶川突然做出開發荒灘、植樹造林之舉,引來了眾多的閑言碎語。他做出一份關于生態環境荒漠化治理的《可行性調研報告》報青銅峽市國土資源局,2000年初經市政府批準,他在賀蘭山東麓東界201省道、廟山湖以南、紅崖子大溝處征購了2700畝國有荒地,后經政府立項批復成立寧夏青銅峽市寶川林牧場,搞生態林牧林開發及實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項目。這里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形勢嚴峻,草場退化嚴重,是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百萬家產為何撒向荒灘?別人說他是腦子“有問題”,但劉寶川有自己的戰略眼光,他熟悉國家有關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構想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長遠規劃,知道治理荒灘、植樹造林既迎合西部大開發的形勢,又能夠改善本地區生態環境,有效遏制沙塵暴等惡劣自然災害的發生,極具社會效益;而且政府鼓勵私營企業或個人從事生態林牧業開發,此類項目一經立項批復,政府承諾會提供補貼,加上銀行貸款、個人投資,三種資金來源相互支撐,事業必然越做越大。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五年來,劉寶川傾囊而出,先后投資80余萬元,修路6公里,開渠3公里,修水庫3處,栽植各類樹木16萬多株,成活9萬多株,平整土地圍欄封育2200畝,種草500多畝……如今,草也長高了,樹也長綠了,項目區地表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生態效益明顯改善。 舉債治沙陷入困境 可就在這種情況下,劉寶川卻陷入了困境,很難再繼續搞下去了。 最大的問題在于資金嚴重短缺,政府承諾的資金扶持、項目款項、銀行貸款等無法兌現。寶川林牧場生態林牧業開發項目先后經青銅峽市國土資源局、計劃委員會、林業局等部門審批,最終出具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到項目總投資177.35萬元,其中劉寶川自籌76.35萬元,國家生態項目補助21萬元,銀行貸款80萬元。然而,國家補助僅兌現了7000元就再無下文;80萬元銀行貸款至今分文未付,劉寶川手持土地證走遍青銅峽市大小銀行,沒有一家愿意承擔風險,放貸給他。最終,劉寶川只能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貸款數萬元應急。 幾年來,劉寶川經濟收入負增長,背上了銀行貸款和各種外債9萬余元,每年的林牧管護費要支出4000多元,林牧場澆水、補種樹木、補植灌木等各項開支都在2萬元以上。2002年以個人在城鎮住房、房產證抵押銀行貸款6萬元,每年、每季清利息至今無力還本。三年來給銀行清利息每年支付4000多元。另外,借親戚、朋友的資金也有2萬多元。這些不小的支出,僅靠每年出租家中房屋和夫妻倆給別人打工等掙來的錢支付已遠遠不夠。所以,每年又繼續欠一部分外賬。就這樣,劉寶川從富裕戶變成了欠賬戶、貧困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兩年多來,劉寶川夫妻節衣縮食,家中買糧買菜都成了問題,孩子上學的學費和其他費用全憑貸款或向親戚、朋友借,時常是拆了東墻補西墻,2003年,夫妻倆投了五年的平安保險實在是沒錢交,也被迫停掉了。 同樣和劉寶川一起搞生態林牧業開發的近鄰宏源林牧場、十佳苗木公司等許多搞千畝規模,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生態林業大戶,目前處境基本相同。 與這些林牧場境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寶川林牧場周圍散布著三個采沙場、六個燒白灰的私礦、兩個新材料磚廠,這些以消耗資源、破壞地貌及草場面積為代價的企業生意紅火,近年來陸續開張營業。 破解之路在何方 劉寶川等人的困難有沒有破解的辦法?曾經大力支持、鼓勵的政府或林業部門該不該想辦法拉他們一把? 寧夏林業局植樹治沙處直言,搞農業綜合開發,沒有相當的實力,單靠國家政策補助注定要失敗!正確的經營策略應該是種植、養殖、加工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樣才能生產自救,不斷發展壯大,許多人投資失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以上因素。 青銅峽市林業局介紹,劉寶川面臨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可以說在青銅峽市從事生態林業開發的多數人都遭遇類似困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源出在當初盲目上馬,缺乏科學規劃。實踐證明,林業綜合開發是一項前期投入巨大,投資回報較慢的事業,沒有相當的資金實力是很難維系的。西部大開發之初,國家出臺了大力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發展政策,寧夏也在大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重點風沙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當時,荒漠化土地多,敢于參與生態建設的社會力量薄弱,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給予照顧、補貼,應該說,優厚的條件吸引了不少人投身其中。但轟轟烈烈的生態林業建設大軍中,不排除有人打著治沙造林的旗號套取國家資金。隨著管理工作的規范,國家專項資金的管理嚴格了,銀行為了化解風險,壓縮借貸,進一步加劇了部分投資人的危機。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搞生態建設,一定要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一些基層干部認為,投資生態建設效益低、風險高、周期長,除了國家一定的生態補償外,民間建設生態要循著規律走,圍著市場轉,把治沙造林與種、養、加結合起來,特別是發展“以短補長”的經濟項目,不能盲目鋪攤子。如果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找不準,正在興起的民間投資生態建設的良好勢頭,必然夭折。當然,搞生態建設,既阻擋了風沙,減緩水土流失,又改善了區域環境,為地方經濟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人的付出理應得到回報。 據了解,針對民營治沙普遍賠本的現象,近期,青銅峽市已召集全市參與生態林業開發的私營企業代表,開會研討大家普遍面臨的困難問題,提出了發展釀酒葡萄,開辦葡萄釀酒龍頭企業,由企業帶頭搞訂單種植的解決方案。包括劉寶川在內,多數生態林業開發戶能夠受益,由政府無償提供釀酒葡萄苗,每畝還提供一部分補助資金,栽種成熟后由企業收購,確保銷路。對此,劉寶川很是積極,因為他想由此破解“自己多年生態富有而經濟貧困”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