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元起步轉出3套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9日 11:58 新聞晨報 | |||||||||
一個退休女工,憑著母愛、智慧和魄力,為兒子打拼出一個令人炫目的生活空間。 第一桶金:來自轉配股 蘭原先前的生活極其普通。她是66屆高中畢業生,被稱為“老三屆”的那代人。不過
這之前,上海搞起了股市,她家6姐妹湊份子買了100張認購證,她出資300元。股票的操作她基本沒經手,全交給妹妹打理。對于股市,她始終是小弄弄,“當時也真是沒錢啊”,蘭原笑著說,眉宇間卻并不因為貧困而窘迫。 她說她當時最大的一筆投資,是買了1000股東方明珠的轉配股,每股5元。“那時,轉配股沒人要啊,都說不知什么時候上市,資金會被擱死”。但蘭原認為,比二級市場便宜很多,沒有理由不買啊。最多捂得時間長一點,“譬如存銀行”。果然捂了很長的時間。到2000年3月,轉配股上市了,蘭原的等待終于有了結果。東方明珠高開在每股45元的價位,她毫不猶豫,“一槍頭,全部拋光”。拿到4.5萬元現金。 這是蘭原的第一桶金。就是這第一桶金,激活了一個母親對生活的追求之夢。 買房的故事 2000年:三萬元買個小屋 蘭原有個兒子,想到他將來要結婚生子,這個家才20平方米,蘭原的心揪緊了。她總覺得炒股不是自己的專長,而給兒子買房,讓家里的生活得到改善才是她的責任。于是,2000年,她便開始看房子了。“那時候,房子真多啊”,蘭原感慨自己領先一步的優勢。 她開始跑中介,無意間聽人說,北外灘要開發的。她聽進去了。于是便決定買北外灘地段的房子。跑了很多地方,最后看中一間在永定路上的8.5平方米的小房子,還是在人家陽臺上搭出來的。“這么間又小又破的房子,買它做啥?”老公對她的決策不以為然。好在她是家里的“第一把手”,老公的嘟噥沒有動搖她的決心。3.25萬元搞定。進了兩個戶口。她的目標是瞄準動遷機會。當然,動遷什么時候進行,八字還沒一瞥呢,沒關系,她已經打聽好了,小房型出租很搶手的。于是很快掛牌出租,每月收房租250元。 首戰告捷。成功的快樂激勵著她,于是想到,如果再買一間屋,每個月多幾百元的“搖賬”,穩穩當當的,何樂而不為呢?她不久又在峨嵋路上看中一間10.3平方米的小屋。但是,手頭卻沒有錢。這時,兒子正在辦出國留學,她從報紙上看到,可以申請留學貸款,趕緊搞定。其實兒子留學費用她早就攢下了,此時只是借題發揮一下而已。這5萬元貸款,就買下了峨嵋路上的小屋。出租,月收入300元。 舊房改造:喬遷新福康里 早幾年,蘭原的母親有一間房,給6個子女平分,弟妹們沒要,她便出資3萬元買下了。 這年,蘭原自己居住的新閘路老房子要改造了,按政策,可以原拆原返,但新增面積要按商品房價格買下來,否則就要遷到真如去。蘭原當然想原拆原返,“新閘路這種地段,真如地區怎么能比呢?”蘭原的老房子只有20平方米,要擴大到70平方米,需要一次性投入16萬元。到哪里去搞16萬元呢?蘭原先將母親那里盤下的房子以9萬元的價格賣掉,又到老兩口的單位分別借款,終于拿下了新閘路上2室1廳70平方米的房子,使得家里的居住條件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2001年,喬遷新居的快樂令蘭原陶醉,“但2年后,我就覺得不夠了”,她說。關鍵是兒子留學回來了。兒子難道就擠在這里結婚?盡管是2室1廳,但其中一個小間才8平方米啊。母親的心又一次不踏實了。 再買房:空手套白狼 我們來盤點一下,2002年,蘭原女士的房屋資產是3處:永定路8.5平方米小屋一間,峨嵋路10.3平方米小屋一間,新福康里2室1廳70平方米一套。接下去發生的一切,才真正叫人稱奇不已。 蘭原開始關注房市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不久看中恒豐路上一個小套,1室1廳,39萬元,給兒子結婚足夠。 有了看中的房子,錢就是關鍵。 有過銀行貸款經驗的蘭原,一下子就想到用貸款買房。但老夫婦倆已經退休,不能貸;兒子回來有了工作,可以按揭貸款,慢慢還。但首付款15萬元該怎么解決呢?蘭原到處打聽,發現某銀行有一款“大額消費貸款”,可以用房屋作抵押,一年一貸,可以連貸兩年。蘭原心里盤算著,兩年內,永定路或峨嵋路的小房子,總有一處會動遷,這樣,還貸的錢不就有了嗎?于是,蘭原以新福康里的房子作抵押,申請了“大額消費貸款”,15萬元首付款順利解決(記者從相關銀行了解到,目前該項大額消費貸款已經限制房產和汽車項目)。 一次成功的“空手套白狼”。當然,她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是盲目冒險。當年那3萬元買下的小房子給她墊著底呢。后來,那小屋果然動遷了,蘭原拿到了17萬元動遷款,一次性還清了“大額消費貸款”。從嚴格意義上說,蘭原的資金騰挪打的是時間差。 連環運作:實現新目標 事實上,此時的蘭原,對房子的期望已經不再滿足于2室1廳過日子的水準了,她已步入更注重于房產增值潛力的投資境界。 2003年,機會再次出現。 從報紙中縫廣告里,蘭原意外地發現,武寧南路上有一處大房子出售。她前去實地考察,竟怦然心動。多好的房子啊!這是2002年建成的次新房,上下兩層復式,各有獨立門洞可進出。房屋寬敞華麗,室內裝修豪華;小區門前小橋流水,飛瀑濺珠;居室四周,翠竹拂欄,綠樹環繞。樓下有庭院,可種花養草;樓上有大陽臺,可享受自然美景。 這套房子頻頻換主,到蘭原“接盤”,已是第3家了。房價也已從最早的5000元漲到了8000元。“一般人可能會有顧慮,覺得油水已經被別人撇去,但我覺得物有所值,滿心歡喜。”蘭原于是為操作這套豪宅而忙碌起來。 150平米,總價120萬元,首付36萬元到哪里去籌措呢? 蘭原進行了連環運作。委托中介公司將恒豐路上的1室1廳賣掉,得款交首付。當初買入價為39萬元,現在掛牌48萬元賣出。當時正是“非典期”,房市比較清淡,結果,買家壓價到45.9萬元,蘭原審時度勢,為了拿到大房子,就“ok”了。首付順利解決。 按揭貸款84萬元,每月還款5000元,將新福康里的2室1廳出租,每月可收房租4000元,剩下的1000元缺口就讓兒子來挑。 就這樣,2003年初夏,蘭原一家住進了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豪華大房子。 目前,蘭原一家有3處房產:復式大房子、新福康里2室1廳、峨嵋路小房子。蘭原說,她的小房子好比是做饅頭的“鮮酵母”,慢慢的,將大房子賺出來了。 始終有夢 蘭原女士并非房產“炒家”,每一次投資,動機都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這是很傳統的中國女性的道德觀,樸實無華。然而,誰又能說她不是一個成功的“炒家”呢?每一次買入,或出租、或擇機賣出,她始終讓資產在運作中增值。 “能力是逼出來的”,蘭原女士說。她沒有專業知識的學歷背景,也沒有任何社會地位、人脈資源等附加優勢,就憑著母愛、責任意識和改善生活的強烈沖動,她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每一次的運作,都緣于“不滿足”,所謂“窮則思變”;而在達到一個目標后,很快又瞄準了下一個新的目標。始終有夢,永不知足、永不放棄。 心里有底 蘭原的投資沖動,很多次遭到家里人的反對。但蘭原說,“我心里有底。我冒險,但絕不盲目”。 她在買小房子的時候,一直在打聽出租房子的行情,“慢是慢點,不像股票那么快,但穩當啊”。貸款84萬元時,她也有盤算:不就是每月還貸5000元嗎?新福康里的房子每月租金可以收到4000元,剩下的1000元,兒子的還貸能力足夠能行。她是把市場摸清后,又將自己手里可調動的籌碼都調動起來,充分用足,讓一處房產保駕著另一處,再加上對兒子能力的信心,她的底氣自然就足了。所謂知己知彼,乃成魄力。 順其自然 成功理財需要眼光和魄力,需要買和賣的沖動,還需要審時度勢的智慧。這些在蘭原女士身上似乎都完美地結合了起來。究其原因,她意味深長地說:“我其實是心態平和,順其自然啊。” 想想也是,如果轉配股上市后,她因貪戀而繼續滯留股市,就不會有那間小屋;沒有小屋出租的受益,她不會再籌款買房;不經歷向銀行借貸,就不會領略銀行貸款的杠桿之妙,也就不會有她后來的一番作為。在這里,她似乎總是順著命運的指引順順當當地走,并不是急功近利地窮追猛打,也不是一頭扎進去出不來的僵持。目前還在一家企業報兼職做采編的蘭原,把工作、理財、生活組合得井然有條,并怡然享受著人生的各種樂趣。 有愛,有責任,有智慧,有沖動的人生,真好。 晨報記者嚴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