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則消息讓本已脆弱的UT斯達康陷入震蕩。上周六,該公司突然宣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CEO吳鷹將從公司離職,原因是與公司在發展戰略方面存在分歧。在這家靠小靈通發家的電信設備公司里,作為創始人之一的吳鷹原本有著領袖般的地
位,甚至在整個中國IT業都有著創業英雄的光環。
在吳鷹隨后發出的個人聲明中,“遺憾”與“不解”的字眼充分表明了他的無奈與痛心,更使得他的離去頗具悲情色彩。一定意義上,這也是小靈通時代留給人們的最后身影。
董事會釜底抽薪
“在分析和評估公司戰略計劃的過程中,吳鷹對于增強股東價值的戰略有著明顯不同的看法。”UT斯達康CEO陸弘亮淡然地判定吳鷹離職的原因。
“在仔細審核了多項短期和長期計劃之后,我們最終得出結論,最佳方案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向前發展。2006年10月,我們啟動了對公司戰略計劃的評估過程,主要目的是將公司股東的價值最大化。我們最終發現,增強股東價值的最優方案就是通過在全球關鍵市場把握商機,努力使UT斯達康扭虧為盈。”UT斯達康董事會主席湯姆斯·托伊表示。
該公司同時宣布,吳鷹離職之后,陸弘亮將臨時擔任UT斯達康中國區主管,同時繼續擔任UT斯達康CEO兼總裁。“中國市場是UT斯達康的基礎,同時也是UT斯達康未來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幾個月里,我大部分時間都將待在中國,把主要精
力放在中國業務以及同運營商客戶建立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上。”陸弘亮說。
“我對董事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感到非常遺憾,我對董事會還沒有認真討論過公司下一步戰略前就急于要求我離開表示不解。”昨天,吳鷹給本報發來一份個人聲明,直言目前UT斯達康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擴張,“作為中國公司,在國際化道路受到挫折時,應該積極面對現實,收縮市場戰線及產品線,深耕中國市場。”即便被辭退,吳鷹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小靈通后遭遇路線之困
UT斯達康乃至吳鷹的異軍突起全靠對小靈通業務“押寶”成功。1995年10月,中國開始試驗小靈通技術,當時正值中國電信業改革的大幕剛剛開啟,而業界對這項技術頗多爭議。吳鷹帶領下的UT斯達康卻率先出手。事實證明,當小靈通迅速占領大江南北的時候,這一戰略性的舉措讓UT斯達康成為小靈通的第一大供應商。
借助小靈通的成功,2005年前后,UT斯達康達到事業的第一座頂峰,曾連續17個季度打破華爾街盈利增長預期。那時,UT斯達康中國的收入占該公司總收入的八成左右,吳鷹更是風光無限。2005年10月,在UT斯達康十周年慶典上,吳鷹放言UT斯達康要跨入一流通信設備廠商行列。
“吳鷹就是UT斯達康的‘神’,包括他那一臉的大胡子,都成了UT斯達康的財產。”一位熟悉吳鷹的業內資深人士說。
當然,這期間吳鷹也背負著一些指責,一些人認為,小靈通技術落后,UT斯達康是一個成功的機會主義者。外界的評論自可不管不問,但是僅僅依靠小靈通成名的UT斯達康,的確存在明顯的先天不足,3G擴張失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005年12月,該公司宣布全面收縮3G戰線,放棄歐洲版本的3G技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吳鷹表示,由于市場情況的變化,特別是中國推遲3G牌照的發放等原因,公司將把重點放在具有明顯優勢、并可以給公司帶來直接收益的技術上。這個決定,讓UT斯達康十幾億元的投資打了水漂兒。
當時,吳鷹聲稱公司戰略轉型,新的業務重點是IPTV、小靈通和手機,其中IPTV是“重中之重”。結果,這條路線也遭遇始料未及的“滑鐵盧”。
夢斷網絡電視導致派系斗爭
“IPTV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大胡子吳鷹曾認真地對記者講解這項技術的前景有多么美妙,并希望能在IPTV的身上拷貝當年小靈通的成功。小靈通去年開始在中國窮途末路,為了轉型IPTV,據說UT斯達康準備了上百億元的資金。
IPTV俗稱網絡電視,這幾年風生水起,被當作新的寬帶應用寶藏,電信商、電視商、內容商都在虎視眈眈。但是它涉及電信和廣電兩大部門,目前廣電系牢牢控制著牌照權,電信商要獲準經營必須曲線跟廣電系合作。陷于部門利益的糾葛,IPTV迄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城市試點中,UT斯達康走在前列。它跟網通在哈爾濱的試點甚至成為IPTV最早的商用典范。當時吳鷹樂觀估計IPTV的政策壁壘不會高于小靈通。但顯然他判斷失誤,IPTV的大幅推廣遭到地方廣電的“強硬抵抗”。
“IPTV不同于小靈通故事。發展小靈通雖說有移動、聯通的阻撓,但畢竟只是通信系統內部的事,屬于內部矛盾,信產部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容忍小靈通的發展。但是,IPTV卻跨越了兩個部門。部門利益的糾葛,使得IPTV故事講起來青澀了許多。”數字商業時代的副主編劉啟誠說。
巨額投入卻顆粒無收,這令驕傲的吳鷹立刻陷入尷尬——財報一拖再拖,業績毫無起色。他的堅持自然招致了美國總部的強烈不滿,公司內部形成了“吳派”和“陸派”。
12年伙伴的割袍斷義
1995年,當吳鷹和陸弘亮攜手創建UT斯達康的時候,并沒有想到12年后的今天,兩人會以如此“粗魯”的方式分道揚鑣。
吳鷹和陸弘亮在分工上一直心照不宣。吳鷹主抓運營和業務,陸弘亮則負責資
本和財務層面的工作。12年前,正是通過陸弘亮的關系,UT斯達康獲得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并進而壯大,12年后,強大的資本后盾同樣為陸弘亮爭得了更多話語權。
“與其說是董事會趕跑了吳鷹,不如說是陸弘亮趕跑了吳鷹。”一位業內人士說。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該公司內部爭斗已經相當激烈了。首先是2005年夏天,公司首席運營官周韶寧離開,說是因為業績首度虧損,當時也曾傳出吳鷹將離職的傳聞;2006年12月,首席技術官黃曉慶也離開了。
還有一件頗具戲劇性的事件。2006年5月,陸弘亮主動提出辭職,稱將于2006年12月31日離職,并宣布2007年1月1日起,吳鷹將接任全球CEO。但事實是,2006年年底,吳鷹在新職位上還沒坐熱就被趕了下來。
“UT斯達康到了真正危險的時候了。”一位業內人士感嘆。這種危險不只是業績慘淡,更多是內部斗爭已經消磨了這家公司的銳氣,更何談發展戰略。
對于UT斯達康的未來,已離開的吳鷹在聲明中給出了“最后的建議”,“回歸以中國為核心,UT斯達康完全可以重振雄風。” 晨報記者 焦立坤
記者手記;市場讓吳鷹下課
拋開所謂的派系斗爭,一定程度上,吳鷹的被迫下臺其實有其必然性,因為他傾力的技術IPTV至今沒有市場。
嚴格說,IPTV不是沒有市場,作為三網融合的先鋒業務,IPTV迎合了技術趨勢,多少利益團體都眼熱得很。但是目前這塊市場就是打不開,原因只有一個,電信、廣電兩大陣營相互掣肘。從這個意義上看,吳鷹應該是間接的“受害者”。
四月份的時候,UT斯達康組織了一撥兒人去杭州等地的IPTV試點考察。據說那時候吳鷹就有些“反常”。吳鷹此前樂于跟媒體打交道,并且富于激情,但杭州的吳鷹卻不同尋常地情緒低落。他當時有些無奈地表示,盡管跟“上頭”達成了協議,但是地方廣電并不買賬。這成了吳鷹IPTV夢想最難跨越的實施障礙,也讓他喪失了在董事會的最后籌碼。
網通的一位高管曾滿腹牢騷地說,一年半來,IPTV試點毫無起色,但他們和很多設備公司都在耐心等待。可UT斯達康的股東們實在等不下去了,他們不是生存在樹大根深的網通,資本無情,股東需要立竿見影的業績。而完全符合商業規則的結果是——既然吳鷹不能按時交上滿意的業績答卷,時間已到,吳鷹必須離開考場。
本文來自新浪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