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找到好的商業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4:03 新浪博客
人們付出同樣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收獲不同的利潤。就象三個人拿同樣的一兩銀子做生意,第一個人買來草繩做草鞋,賺了一錢銀子;第二個人看到春天來臨,買了紙和竹子做風箏,賺了十兩銀子,第三個人看到到人參資源將慢慢枯竭,于是買了很多人參種子,走到人跡罕至的深山播下,七年后收獲上好七年野山參,收獲30萬兩銀子。我認為第一個人作的是衣食住行的生意,這是必需的需求,總會有市場,每個人都可以做,因此收獲一分利,如同現在很多人靠產品與規模取勝。第二個人作的是吃喝玩樂的生意,跟隨的是潮流,目標客戶范圍擴大百倍,而收獲十分利,如同現在的新浪賺大眾無聊時的錢,靠眼光取勝。第三個人看的是未來的商機,敢做而善忍,最終創造了數百乃至于數千的生意,靠的是格局取勝,正如格局不能決定一個企業現在能賺多少,卻能決定未來能做多大和能走多遠。所以我在商界立于不敗之地認為是人的思維模式,沃爾瑪成為世界首富,阿里巴巴之所以日近斗金,其本身沒有生產一樣產品,但是它們卻成功的創造了商業模式,也是基于此。” 企業家是在經營人,人心的向背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素。 得民心者得天下,都是商學院的廢話,其實是對成功者的一種美化。劉備得民心,不是第一個滅亡?司馬昭掌握大權時,全國人民恨不得每人吐口水把它淹沒。他奪國之心,做到全民皆知,可謂盡失民心!可這天下最終還不是落入他家口袋里?!那 些已經破產倒閉的國有企業,個個都是基本福利齊全,老板對你親如兄弟,哪個不是得民心!而一家 有野心就對了,創業首先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膽識和野心。這些論調,也許都是正統教育所排斥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知識份子不適合創業,而沒讀書的人就都當起老板來了。從來沒有人是被天生注定的,只是正統教育從來都是教你怎么為別人服務 ,幫別人挑水,沒有教你怎么讓別人為你挖井。而讀書少的人很少受到這些“金玉良言”的腐蝕。所以你看到,出來創業或者最后成功的,從來不是公孫瓚、劉表、孔融這些人,或者哪個MBA,因為他們讀書太多,腦袋都爛掉了。 天下之道,在一利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智者參透人性,而人性皆為利所制,這是千古不滅的真理。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的實現都一定取決于一些關鍵要素的達成,將其找到、分解,再找到最合適的人來做它,告訴他做到什么就能拿到什么樣的回報,一個可以看到、可以清晰計算出個人回報的量化指標,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激勵。頂尖的企業一定是制造游戲規則的,就象安利的早期,傳銷力量的可怕之處就是根本不管你是什么產品,一個制度就讓人瘋狂投入。再舉例阿里巴巴,如果是他自己收集幾十萬種產品,再去找人賣,估計早就死掉。而他成功的創造了一種讓每個人開店賺錢的模式,并讓每個人相 信它,于是網商云集,自己來經營自己的生意,阿里巴巴所要做的僅僅是管理和維護它所制定的規則。 “任何激勵制度都比不過創業的誘惑,這就是曹操拿高官厚祿不能留住關羽的原因,因為劉備許諾的是分享創業的果實;而再好的員工論單兵作戰也絕對贏不了創業者,就象獵狗很難追上兔子,原因就是一個為一餐飯而跑,一個卻是為命而跑!” 帝商之道在于一個利字!失敗往往不是失民心開始的,而是先失利,繼失權,后失勢,最后才是失去民心,失民心已經是事情的“結果”。當你能成功的駕御人們心中創業的欲望,并釋放到你的商業模式中去,就能象滾雪球一樣,創造一個可怕的商業模式,最終成就一個不滅的商業 如何激勵員工?“商業之道,在于一個利字。 “聚利,指的是你的贏利模式,公司贏利模式清晰,未未來遠景目標明確,能夠讓員工看到有希望賺到錢,才能首先激起員工信心。” “控利,指的是你的資源準備情況,從側面反映了你抵御風險的能力,再好的商業模式,如果經不住任何打擊也是徒勞,所以經營者的任務是盡力整合資源,用充沛的資資金、硬件等條件的滿足讓員工沒有后顧之憂,而一門心思去完成既定的任務。” “分利,指的是你的利益分配模式,沒有這一點,你無法真正做到讓員工全力投入,讓每一個人,清晰的知道自己當前所做的事情,可以轉化為清晰可衡量的價值,是領導者首要的職責。” 本文來自新浪博客: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