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垃圾換鈔票 廢品生意成就百萬富翁(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1日 12:15 《英才》 | ||||||||
他看到上海街頭收廢品的人,想想這個自己也能做啊。于是他決定開一家廢品回收站。1992年,他辦好執照,回老家籌措了5000元錢,王清華夫婦的廢品回收站開張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清華看見了玻璃廠收碎玻璃的場景。碎玻璃能有什么用呢?王清華到玻璃廠一看,知道了其用途。1噸廢玻璃若回收再造,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約20%。上海每年產生的廢品超過400萬噸,其中廢玻璃15萬噸,這里蘊藏著無限商機。
王清華靠收碎玻璃當年就賺了22萬元。 此后,他的資本積累迅速增加。王清華發現,廢玻璃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香餑餑,大家一窩蜂地都來收,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以聯合的形式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他成立了燕龍基廢品回收有限公司,以合同形式約定權利、義務,將分散各地的回收網點統一重新布局,大戶、中戶、小戶聯網,每個網點設負責人,并嚴格劃定經營范圍,禁止跨地區營業。 2002年,燕龍基與江蘇華爾潤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了上海匯爾華實業有限公司,以港務物流帶動玻璃、鋼材、建材銷售。 如今,王清華的燕龍基廢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經是一家綜合性民營企業。公司以回收廢玻璃為主,綜合回收各類廢品,每年收購總量達40多萬噸,年銷售額平均水平在8000萬元左右,銷售利稅650萬元。 至今,王清華的資產積累上億元,擁有自己的碼頭和堆場,成為同行翹首,并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環保工程“群落”。 但這樣的致富故事在上海灘并不是經常上演,那里至少仍有5萬人的拾荒大軍在繁華的都市中靠廢品維持著生計。 易拉罐煉就的富翁 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上世紀70年代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無人問津。 遠在法國旅行的一位猶太商人聽到消息后,立即飛往紐約簽下合同。他組織工人將廢料進行分類,然后把廢銅熔化之后鑄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塊和廢木料做底座;把廢鉛、廢鋁加工成紐約廣場圖案的鑰匙型飾物;最后,他甚至還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了起來,準備出售給花店。 不到3個月的時間,猶太商人讓一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 沈陽有個拾破爛的叫王洪懷,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沒什么兩樣,早出晚歸,每天從垃圾堆里幾分幾角地掏。 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錢? 于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金屬,又花了600元錢在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顯示,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鋁合金。當時,這種鋁合金的市場價每噸在1.4—1.8萬元之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