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生意經引發網上熱議 讓效率最大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4日 16:11 瀟湘晨報 | |||||||||
一位是世界500強公司的職員,一位是上海的普通出租車司機,一次偶然的相遇引發了這場精彩對話,而這次交談的記錄,成了最近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話題。自從微軟公司高管劉潤以“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MBA課”為題,將的哥“成本核算”寶典貼到個人博客后,其博客的點擊數已近2萬條。關于職業“經濟價值”的討論熱火朝天。 正方:“精明”能使時間效率最大化
自從“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見諸媒體以后,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在內的諸多企業,紛紛將該貼掛到公司內部網站上讓員工進行討論,明確讓員工學習出租車司機善于思考,使單位時間效率最大化。一些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表示,從中可歸納出積極的人生態度、永遠思考的頭腦、實踐驗證的經驗、比較后的果斷決策和基本業務熟練。如果每個員工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能使單位時間效率最大化,不論是整體效率還是個人效率都會大大提高。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應該鼓勵企業向這位出租車司機學習。這種“精明”是學習的榜樣,能領導行業發展與資源流動。 反方:挑顧客可能有違職業精神 雖然的哥“挑客”多賺了錢,但誰去干受累不討好的活呢?提出爭議的焦點集中在這位司機有目的地“選擇顧客”的做法上。 “自從的士起步價降為3元以后,我也遭遇過因短途而受“歧視”的情況。”一位長沙市民感嘆道,幸虧這樣精明的司機還是不多,不然,我們坐誰的車呢?從一個司機的角度來說,他是精明的,并且從自己的精明中獲益。但這種精明不適合引入到企業的管理體系中來。這位“精明的司機”時刻在計算著自己利潤的最大化方式,并對自己的工作對象進行有目的的排除。如果企業員工在工作中都這樣挑對自己有利的活去干,而避免一些“受累不討好”的活,則有可能有違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 本報記者 邱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