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由家庭出資培養并受益 丁俊暉模式能否復制(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07:24 《科學投資》雜志 | |||||||||
“私家制造”有多大收益 將“私家制造”當做一個投資項目的話,最吸引人的莫過于最終的收益。如今,劉翔、姚明成名后動輒數千萬元的收入,成為“私家制造”投資模式最大的比較目標之一,也是“私家制造”體育明星的最大動力來源。但“私家制造”真的可以實現這么高的收益嗎?
在2005年12月一戰成名之前,小丁的收益僅僅能夠達到基本持平。從2003年開始,小丁已經在多場比賽中捧到了冠軍并獲得了獎金,目前為止獲得的最大一筆獎金不過是中國巡回賽冠軍獎金3萬英鎊。如果沒有廣告、品牌代言、廠商贊助的支持,僅靠獎金收入達到投入產出的持平,老丁還需等待一段日子。 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小丁是持外卡參加比賽。根據世界職業臺球協會規定,持外卡球手參賽不但不能獲得獎金,而且世界排名分也要大大縮水。另外,丁俊暉固然是靠家庭投資培養的,然而其參賽的機會卻是國家提供的。要想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就必須參加各級體育運動隊,進入體制內生存。個人和民間團體固然可以投資部分競技體育項目,然而參賽機會卻始終捏在國家體育管理部門手里。臺球項目也是這樣,盡管它并非奧運會項目,國家沒有太大投入,但國家體育局小球管理中心還是掌握著“市場準入”的生殺予奪大權。 所以,我們看到,在丁俊暉奪冠后,國家體育局有關領導就站出來意味深長地表態:將對丁俊暉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通令嘉獎,而且小球中心目前不會考慮要求丁俊暉繳納一定比例的獎金,因為他還沒有怎么“賺錢”。言外之意,丁俊暉的“產權”有一部分還是國家的,等以后賺了大錢,體育部門還是可以來分“一杯羹”。于是,丁俊暉模式與“舉國體制”的碰撞產生了:在體育部門壟斷體育市場的前提下,家庭投資模式的“產權”是不完整的。 更大的懸念 小丁爭氣,老丁也可以揚眉吐氣,這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是畢竟冠軍培養幾率不可能是100%成功,因此,重金投入后無功而返怎么辦?也就成為了“私家制造”最大的懸念。 老丁曾說過,中國有博士成千上萬,但是獲得世界臺球冠軍的只有丁俊暉一個。這從另一角度也表明了,家庭投資體育的風險性極大。老丁對小丁的培養可謂是破釜沉舟。但從投資安全性上分析,這樣的投資實在要不得。且不說家庭投資體育,一旦投資失敗,家庭將陷入沒有任何退路的窘境中,即使是舉國體制下的奧運冠軍,也同樣面臨尷尬的境地。比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男子舉重冠軍唐靈生,就因為退役后,自己只有小學畢業,一沒文化、二沒其他專長,即使獲得了深造的機會,面對天書一般的課本,不到一年時間他就放棄了。后來唐靈生想開公司,投資17萬元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雖然憑著名聲做成了一些生意,但不是被人利用,就是讓人涮,在商淘金一事無成。而更多像唐靈生一樣的世界冠軍在退役后人生即一落千丈,也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第二專長,放棄體育后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謀生技能。好在唐靈生最后選擇到山里種柿子,終于種出了名堂,否則他雖是世界冠軍,現在也要為吃飯發愁。 可見,家庭投資體育的難度可謂是困難重重,不但要有雄厚的資本支持,精密地選準項目,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并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真正具備冠軍的潛質,最重要的是,在培養冠軍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孩子第二潛能的投資,以為孩子籌劃更好的未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