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官司的律師最掙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08:07 青年時訊 | |||||||||
非訴訟業務是律師們最搶手的業務 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經濟的繁榮,律師的職能早已超越了港片中頭戴假發、身披律師袍、口吐珠璣、舌生蓮花的形象。他們原本就不菲的收入,更是呈幾何級數上升。北京市司法局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執業律師已突破1萬名。2004年度,這些律師的行業收入突破50億元。業內人士保守估算,這1萬名律師中至少有200名的個人資產已達到了千萬富翁
去年北京律師業所創造的總資產為40億元,律師人均年收入為40萬元,律師從業人數已達到國際發達國家水平。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吳玉華最近向媒體透露,北京市已有律師事務所近800家,律師總數達9200名,占全國律師總人數的7.5%,并正在以每年1000名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全國每13名律師中就有1名律師在京執業。與此同時,傳統的律師業務如金融、證券、房地產、合同、建筑工程、知識產權已被廣大的老律師牢牢地占領,一個老律師手中往往抓著十個、數十個業務單位。 據了解,現在的律師事務所都是以非訴訟業務為主,涉及金融、投資、公司并購、工程項目、合資合作等各個領域。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元(化名)日前告訴《法制晚報》記者,目前非訴訟業務已成為律師行業最大的“聚寶盆”,國內外企業的收購兼并業務、企業資產重組、跨國公司常年法律顧問以及涉外法律服務等非訴訟業務已是律師們最搶手的業務。40多歲的李元以前也是和大家一樣,費勁辛苦找案源,為一些小刑事、民事案件做辯護,忙活一年半載也就掙個幾千元錢。上世紀末,他取得了證券律師從業資格,此后專做金融證券業務,收入直線上升。現在,他平均每月收入都能超過1萬元。去年接了幾個標的過億元的資產重組案,到年底總收入更是超過了百萬元。 李元透露,一些年輕、高學歷的“海歸”律師收入會更高,能干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上千萬元。這些年輕人因為有留洋背景,所以一般都瞄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貸款、融資租賃、外匯業務、海外上市等完全國際化運作的業務。這些業務的標的大都有數十億美元,按照1%至5%的業務提成,一筆業務就能掙個上千萬元。最后按參與人頭分下來,每個人也都能分個數百萬元。根據統計,眼下,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律師在北京已比較普遍,目前大約有近2000人,占律師總數的20%。 5年是一個坎,越老越值錢 據《法制晚報》報道,北京一家非常有實力的地產律師事務所的當家“小生”王笑天,36歲,年收入30萬元,儼然已經是一副中產派頭。如今,他已在北京置辦兩套房產、一部捷達王轎車。穿衣服已有固定的名牌,買菜從不到普通菜市場,只吃超市里用保鮮膜包好、價格不菲的綠色蔬菜。王笑天說,這幾年,北京大量興建商品房、高檔公寓,給律師行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消費者買房子發現問題要找律師;地產商辦貸款、做法庭被告同樣需要律師;購房者按揭貸款也要請律師;買房后轉手過戶還要找律師。總之,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律師的參與。 王笑天舉例說,如果一個律師和某個銀行關系很好,被委任負責辦理某個樓盤的按揭,那么這個樓盤凡是要找此銀行貸款的,都必須通過這個律師來辦理。如果一個月銷售出去了10套總價100萬元的樓房,那么按照總房款的4‰提取律師費,這個律師可以獲得4萬元。扣除上繳事務所的50%到60%,自己當月最后可獲1.6萬到2萬元。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還處于原始積累階段,一位名叫小糖 化名 的女孩在一個律師論壇上講述了自己兩年來的執業體驗。小糖2002年12月辦了執業證,隨后就去一個律師事務所做實習律師。2003年一年,小糖共做了20多個案子,都是與人合作,加上咨詢的收入、幫忙開庭的收入和稿費的收入,全年收入6000元。2004年,包括法律援助案件在內小糖共做了30個案子,實際收入1.2萬元,賬面上還有1萬余元的風險代理費,當事人一直拖欠著。今年開始,小糖自己攬了3個案子獨立做,每個月開始有1000多元的收入。 山西科貝律師事務所的許武 化名 律師和他的同事來京已經兩年多,目前兩人還居住在單位提供的一幢老單元樓內。在山西的時候,許武還是當地比較有名氣的年輕律師,月收入在當地也屬于中上水平。可他一到北京就體會到了巨大的落差,一開始由于人生地不熟,沒有任何案源,除了單位給每個人提供的2000元工資,許武沒有任何其他收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許武已經開始在北京立住腳跟,今年30出頭的他目前已經成為幾個公司常年的法律顧問。他說,按照每個公司一年5萬元左右的顧問費計算,他和另外兩個合伙人每人每月大概能拿到五六千元。 “5年是一個坎。”調查中,很多律師都這樣告訴記者,此后工作、事業才會日趨穩定。也正因如此,實習律師收入雖然很低,但是大都沒有動搖過從事律師職業的信心。他們認為,隨著個人客戶和專業知識會不斷地積累,而收入必然也將長期遞增。“說白了,就是越老越值錢”。 本報記者 朱晨輝/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