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富翁的節儉、“吝嗇”相比,眾多“負翁”可要瀟灑得多,反正這個社會就是個超前消費的社會,今天可以花明天的錢,那為什么不花?真要到了兩手空空時,再想辦法吧,誰叫這是現如今的時髦呢?
★文/方家平
其實許多富翁們“吝嗇”的小故事,我們早就耳熟能詳,但在以“豪爽瀟灑”為特征的現如今再細想這些故事,更覺富翁們的“吝嗇”實在可貴。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開車去希爾頓飯店。飯店前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但蓋茨認為太貴,即便朋友堅持付費的情況下,蓋茨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只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問:“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為何這樣?”洛克菲勒說:“因為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一次,李嘉誠上車前掏手絹擦臉,帶出一塊錢的硬幣掉到車下。天下著雨,李嘉誠執意要從車下把錢撿出來。后來還是旁邊的侍者為他撿回了這一塊錢,李嘉誠于是付給他100塊的小費。他說:那一塊錢如果不撿起來,被水沖走可能就浪費了,這100塊卻不會被浪費,錢是社會創造的財富,不應被浪費。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中國首富李嘉誠的“吝嗇”讓許多人不可理解。其實 “吝嗇”是很多富翁們的生活本色和財富態度。我們不會想到,身價466億美元的比爾·蓋茨竟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卻坐經濟艙,衣著也不講究什么名牌,甚至對打折商品感興趣。我們也不會想到很多富翁過著節儉的生活,《華盛頓觀察》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顯示,70%的“富婆”和68%的富翁都曾經補過鞋,58%的“富婆”和將近一半的富翁們都用優惠券買食物。
然而,現在中國很多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提前消費之風漸盛,貸款買房、買車的人大增,出現了所謂的“負翁”一族。有些“負翁”大手大腳,大到商品房、汽車,小到家電,甚至一支口紅,都要通過貸款的形式買了再說,用了再說,更要命的是,他們中有許多并沒有還款實力。還有一些實際上是“負翁”的“月光族”們慷慨地花著父母們的錢,大膽花明天的錢、花他人的錢享受自己今天的生活,敢于超前消費、高檔消費,大量的錢花到服裝、化妝、餐飲、旅游、娛樂等方面,花到兩手空空,再想新的辦法。
“負翁”的慷慨相比富翁的“吝嗇”,誰是誰非,筆者并不想作何評述。誰讓提前消費已成為一種時尚呢。但有幾個“負翁”真正能快樂到最后呢?他們的揮霍往往源于對未來的恐慌、不自信,于是,一時的瀟灑換來的或許是更無邊的空虛與恐慌。
節儉既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創造財富的手段。節儉是很多富翁之所以成為富翁的財富基因。我們驚詫于跨國公司一張紙正反使用、信封重復使用的吝嗇,但正是這種吝嗇成就了眾多富有的企業和身價特高的富翁。
富翁的“吝嗇”,是因為他們有過創造財富的艱辛;“負翁”的慷慨,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分一厘皆來之不易的生活體驗。要消除當前慷慨大度消費的“負翁”隱憂,就得讓“負翁”們更多、更深刻地體驗到財富的艱辛與生活的不易。
當我們大力倡導節儉之時,可能有人會抬出“節儉悖論”來反駁,說節儉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增長云云。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節儉悖論”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時空條件,那就是需有大量資源閑置,社會有效需求不足。而當我們面臨著資源短缺危機、負債消費與日俱增等嚴峻形勢下,除了節儉,我們別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