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獨到且出手果敢 康有為賣文售字生財有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07:57 《錢經》雜志 | ||||||||
康有為一生中幾遭政府緝殺,數次流亡異域,就在這漂泊動蕩的流亡生活中,他娶了五房姨太太,并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家業和多處房產。康有為一生的經濟生活,絕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窘迫潦倒。 生財有道康有為
文/蓋文 提起婦孺皆知的“南海先生”康有為,人們聯想到的大多都是公車上書、戊戌維新、保皇“勤王”等歷史事件。作為清末維新改良派的主要人物,康有為以教育家、思想家而著稱,一生中飽受滅族緝殺、流亡異域之苦,但是,孰不知,這位南海先生若是以實業報國,很可能會以巨賈身份演繹愛國熱情。 康有為一生中幾遭政府輯殺,數次流亡異域,就在這漂泊動蕩的流亡生活中,娶了五房姨太太,并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家業和多處房產。徐勤和梁啟超在《致憲政黨同志書》中曾稱頌康有為:“先生以國為家。夙不治家人生產作業,每遇國難,輒毀家以圖紓救。居恒愛才養士,廣廈萬間,絕食分甘,略無愛惜。”僅從這幾話中就能推出:康先生一生的經濟生活絕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窘迫潦倒狀。 眼光獨到果敢出手 康有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在廣東,康氏家族遺留下80余平方米的房產,即現在廣東南海的古居遺址。但據考證,康有為的父親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卻始終沒有“轉正”,估計當時銀包空癟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否則沒有理由拒絕“一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的“追加投資”。 公車上書前,康有為大部分時光是在廣東南海祖居度過的,這座80余平方米的一廳兩廊兩房的房間寄托著康有為的政治夙愿。1898年戊戌變法后,康有為被迫離開中國,輾轉港澳、東南亞等地。1913年回到國內后,也大半托庇上海、青島、大連租界。我國近代金石、書、畫大師吳昌碩曾為康有為治印,文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這概括了康有為在1898年到1914年間的行蹤,也就是在這期間,康有為開始經營出版、報社、文化企業以至于房地產。 初期,由于變法活動經費時常捉襟見肘,康有為不得不開動腦筋多方籌措資金,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了若干投資。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春節,康有為訪問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當地華僑紛紛為康有為募捐。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筑有軌電車,雖然身處異鄉,康有為依然看到這里潛藏的財富,他利用各地華僑提供的捐款,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不久,這些地價就上揚了好幾倍,最終這一投資得到十多萬銀圓(墨洋)的贏利。后來,康有為游歷加拿大、日本等地,在海外華僑的幫助下,他利用捐款籌資,在海外經商、做地產生意,積累了一定財富。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雖然祖傳財產有所損失,但是從總量上看,他卻賺回了比祖輩遺產更多的財富。康家在廣州花埭原有一所別墅。1921年,他在所作《上海愚園路游存廬落成賦諸公》一詩的小注中記曰:“吾以丁酉(1897年)筑別墅于花埭,亦被封,后撥還”。康有為的曾祖康云衢曾購買詩人張南山的聽松園改建的“云衢書屋”,由于當時的廣州政府修筑馬路拆毀了舊居,不能原物發還,官方便把回龍舍分配給康有為,并加發官產,作為對康有為15年損失的賠償。回龍舍也不是等閑地產,其時是在廣州永漢路(今北京路)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康有為的家產損失可以說是悉數得到補償。 由于康有為時常往來上海、廣州之間,1914年6月,康有為租賃了上海新閘路16 號辛家花園(今新閘路1010號新亞藥廠)并定居下來。這是一座如同“大觀園”式的住宅,占地頗廣,曲橋樓閣,圍以紅墻。康有為向房主盛家租住,每月租金120銀圓,年租金1440銀圓(今合人民幣約10萬元),一住就是8年。這期間,康有為的廣州宅子是他的二太太梁隨覺居住。1916年后,康有為決定定居上海,同時也看到上海的地皮更有增值可能,于是他變賣了廣州的回龍舍,用這筆資金,轉手在上海買入地皮。這在當時頗有眼光,不久上海的地價飛漲,康有為從中獲利很多。康有為在定居上海之初,還曾經投資過交通干線附近的房產,獲利也頗為豐厚。 投資別墅亦租亦賣 1921年,已屆64歲的康有為,又在上海愚園路(當時為英租界越界筑路地段)自購地皮10畝,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游存廬”。此后在上海文化史上以“康公館”著稱。這座康公館的門牌原是地字34 號(后改編為192號和194號),筑有兩幢西式樓房。1926年3月,康有為就在這臨街的一幢二層樓內,開辦了“天游學院”。 1927年康有為去世后,“天游學院”隨即停辦。然而“游存廬”還“存”了3年。到1930年,康氏家族繼承人為償還債務,被迫將“游存廬”出售給浙江興業銀行。該行將原有園林拆除,利用這10畝地皮,改建為“弄堂式”的居民樓房40多棟,名為“愚園新村”,迄今尚存。 據史料稱,康有為購置過三處別墅。杭州的“一天園”是他最花費心思的一座別墅。一天園建筑耗時4年,工程劃分了11期完成。康有為關于一天園的記述甚多,在《一天園記》和《一天園詩十章》中,都可窺探到康有為晚年沉醉于自然景色和花樹竹木之中,頗有“天游化人”的心境。 上海瑩園是康有為晚年修建的第二處別墅,1922年落成。此園地處上海楊樹浦,臨吳淞江,可遠眺日出東海,偶見海市蜃樓。瑩園的建筑比較簡單,康有為曾有《新筑別墅于楊樹浦臨吳淞江作》一詩。這座別墅筑成僅一年多時間,就轉售給日本人。 青島“天游園”是康有為晚年生活中的第三處別墅,地址在青島福山路6號。這里原是戊戌變法前德國在青島設租界時建筑的提督署,當地稱之為“提督樓”。該樓筑于信號山坡,屋雖小而園甚大,望海綠波,盛暑不熱,是個好去處。1923年康有為游青島,當時青島市長趙琪(軍閥張宗昌的部屬)招待康有為住入提督樓。康有為看上了這個好去處,就決定租賃。過了一年多康有為將這座樓又買了下來,改名“天游園”,此后每年夏天率親屬子女來青島避暑。 龐大開支依仗頗多進項 有人從康氏家族龐大的日常開支推測出,康有為的各種收入每年要超過2萬銀圓(大約折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因為只有如此收入才能養得起他的大家庭,以支付各種日常消費生活。 康有為的家庭龐大,家中成員龐雜,除了原配夫人張云珠于1922年去世外,他還有5位妻妾和6個未婚子女,日常侍候這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個女仆、30多個男仆、廚師等雇員。另外,據說康家還雇有兩個頭卷白布、滿臉絡腮胡子的印度看門人,看來康家那時排場不小。平日里,來康家的還有川流不息前來寄居的門生故舊和食客,少則十余人,多則三十余人,康有為一概款待如賓,頗有戰國時期孟嘗君“養士”的古風。 康公館的生活算得上“鐘鳴鼎食”之家。據媒體報道,康家招待這些成群的賓主,光是消耗大米,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康家仆役每天采購日用品、副食品多用汽車運輸,每月單伙食費就要花費400銀圓以上。雇員每人月薪平均12銀圓,共計每月支付工資500銀圓。康家五房妻妾更不是省油的燈,此外還要給女兒每人每月發零用錢5銀圓,兒子每人2銀圓,這些開支每月也得幾百銀圓。 再有,康有為不斷與外界聯系,時常“通電”對國事表態,依照當時的費用,據說僅電報費每年可達上千銀圓。再加上婚喪喜慶應酬費等等,總開支平均每月2000銀圓左右。 總之,康有為55歲以后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間,每年花費不下兩萬銀圓,大約折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 康公館這樣浩大的日常開支,再加上置辦別墅頤養生年的耗費,單是靠康有為買賣房屋賺取差額,也肯定是窘迫難言的。有出必有進,錢從哪里來?據史料記載,康有為經常會得到憲政黨的供給。康有為長期是憲政黨的黨魁,接受憲政黨供給的生活費。有次保皇會在海外募得基金100萬美元,曾以10萬美元給康有為作游歷各國“考察政治”之用,他以此款購買了不少中外文物、古董。康有為曾以這些古物開過展覽會,也出售一部分彌補生活費用。至于大軍閥、大官僚對康有為“饋贈”金銀,賬目則無從統計。例如,康有為在青島去世時,山東軍閥張宗昌就送來3000銀圓(有人說是3萬銀圓)。 賣文售字斂財有道 康有為的書法曾被稱道一時,雖然現在有些輿論大肆批判康有為的書法,但在那時康的書法是他下蛋的“金母雞”之一。 據傳,曾經還有人專門假冒康有為的字跡賣錢,無錫富豪榮德生就曾經上過當。榮德生為自己在太湖邊的別墅“梅園”托人向康有為求字,付以潤筆費500銀圓。后來康有為親臨梅園,陡然發現這不是自己的手筆,就說:“我沒有寫過這個匾。”主人尷尬愕然,當場又以潤筆費500銀圓,請康有為揮毫賜墨寶,替換原有的贗品。一刻工夫,500銀圓入懷。 據說康有為書法的價格(雅稱為“潤格”)大致為:“中堂七尺者三十圓(銀圓),每減一尺減二圓,每加一尺加二圓;小橫額三尺內二十圓。磨墨費加一(圓)。”至于為廳堂樓閣題寫“匾額”,價格就更高了。當時的官僚、地主、軍閥、富商,附庸風雅,趨之若鶩,紛紛收藏康有為的字書,據說此項收入每月就在1000銀圓左右,合人民幣四五萬元。康有為還在報刊上登載賣字潤格廣告,或在上海、北京各大書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書潤例告白”,中堂、楹聯、條幅、橫額、碑文雜體,有求必應,無所不寫。 康有為晚年十分迷信風水,熱衷于扶乩問卜,他購地建屋、修墓時,都會因風水而動。1916年起,康有為幾次去江蘇茅山,看到幾處地方風水很好,購了幾百畝山地,作為母親勞連枝、弟弟康廣仁及三太太何旃理的墓地。在墓地之外,他在茅山句容縣(現為居容市)還看好一處風水寶地,于是開辟了一個農場。可是他辦的茅山述農公司(取其祖父號述之的“述”,取其父親號少農之“農”)并沒因了風水而沾上財氣,最后以失敗告終。看來當投資是理性活動時,風險和收益才有可比性。 | ||||||||
|